老杨的三鞭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金华镇 王应华 发布时间:2015-06-18 08:29:57
在大理剑川,提起糕点无人不知“酥饼王”,长期在外的剑川人回家要到饼屋找一点乡情,吃一口充满浓浓故乡情的家乡饼,这个饼屋的主人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个子不高却心比天高,他铺子不大却诚信经营,他收入不高却不忘党恩,他就是剑川县金华镇西门社区居民、原剑川糕点厂退休职工杨助。
执鞭随蹬,紧跟党走。今年已经67岁的老杨,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我的一生是见证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生”,1964年16岁的他到剑川糕点厂当学徒,做了一名临时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油筒下摆饼子,每天的工资只有五毛钱,但是他始终为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而努力,他坚信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小小的饼子也能也闯出广阔的天地,1987年1O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我加入共产党我就信党,我们全家也要信党,他还动员女儿和女婿都入了党。在白族,人们通常在照壁上书写“福”字或“家和万事兴”等而他却照壁写上了“党恩浩荡”四个字。
快马加鞭,勤劳致富。老杨在企业当过厂长、当过书记,但是1999年企业破产,老杨也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他说当时考虑一辈子和饼子打交道,突然下岗了,好像生活中少了些什么,一方面要把剑川饼子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帮助工友就业,同时要发展家庭经济,下岗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所以同家人商量后开了剑川酥饼王饼屋,现在饼屋有员工11人,生产的产品有白饼、蛋清饼、月饼、巴塔、万卷酥、芙蓉糕等十多个品种。老杨回忆说“27岁刚结婚时,家里连打个灶要用的100多个砖都买不起,现在我67岁了,我家盖了一栋新房子用了80多万,还在商业街买了200多万的商铺”,确实,40年不仅是杨老勤劳致富的40年,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40年。
鞭长驾远,奉献社会。杨老给我算了一笔帐,他说他参加工作时发工资15元,2008年社保退休时工资是1000多点,今年已经是2300多元了,这就是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所以我要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他向灾区捐了一个月的退休金1100元,把县委表彰他为先进个人的奖金200元也捐给了灾区;在实施希望水窖建设中他向金华镇庆华村捐赠了3460元建设一口水窖,他还叫女儿女婿也捐赠了一口。建党节、儿童节、敬老节他都要给困难党员、员工子女、社区老人进行慰问,他说我不是图名利,我只是想为社会做一点好事,我要把更多的好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