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楷模,高山仰止——记老党员和正钧二三事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剑川县 发布人:剑川县 作者:老君山镇纪委书记 李续葵 发布时间:2015-04-09 16:43:02
剑川县老君山镇新和村出名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滇山之祖”美喻的老君山在其境内;二是和正钧老人的感人故事不胫而走。
认识
2012年底,我从县农业局调任老君山镇纪委书记,由于前任书记挂钩新和村,顺理我也挂钩新和村。新和村除了老君山这张大名片外,还有四张小名片:三圣宫、兰天塔、龙王庙、新和文化广场。这四张小名片使我第一次从文字上认识了和老。新和村2013年“九九敬老节”就在三圣宫举行,我作为挂钩领导参与了此次活动,会上颁发了“敬老孝亲模范”,在向一个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名叫赵明菊的妇女时,村书记特别给我提醒的说了一句“她是和老的儿媳!”兰天塔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登临塔基,可俯瞰老君山十个行政村,由民间乡贤募集建成。拾阶而上,一块功德碑醒目的立在中间的憩台上,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我又第二次看到了“和老”这个名字,“4000元”。2014年1月8日,新和村群众文化广场正式峻工,照壁中间“炉光紫气”几个大字道出了新和人民对老君山的深深的情愫。在这一次的功德碑上,和老的名字排在了第一行,“10000元”。老君山因水而灵秀,“九十九龙潭”已广为人知,“君山龙王庙”在乡贤的几经奔走下,顺势而生,在这里我也听到了“和老”的声音。
温泉一样流淌的故事
从新和村向着老君山水库方向行走3公里,向南往密林深处探寻,有一眼温泉,地方不大,却一年四季吸引着来自兰坪、通甸,还有十里八乡的群众来沐浴。2014年9月26日和11月7日,在《剑川时讯》上,头版头条分别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和《一名老党员的誓言》对和老的感人事迹作了报道,仔细阅读每一个文字,新和村和老高大的身影不断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敢于抗争的年轻人。和老1949年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刚好20岁。那一年的5月2日,参加了上兰武装暴动,1949年以来,他先后担任了上兰清坪村农会主席、干事、村长、团支部书记等职,之后任过县商业局党总支委员,县医药公司支部书记、经理等。在“文革”中和老也受到冲击,挨过批斗,改革开放后,又任马登公社副书记、社长,上兰供销社党支部书记等职。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和老一直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老有所为的带头者。在“三圣宫”的门上帖着这样一幅对联:“敬祝老年人健康长寿,希望下一代文武双全。”这是和老1987年退休后组织成立了村老年协会时写的,热爱家乡的情怀跃然纸上。担任老年协会会长以来,他先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上万元,组织修复了“三圣宫”,作为老年协会的活动场所,积极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村中有老人去世,他都会登门慰问,为老同志送终。老君山镇《兰天》杂志创刊之初,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不辞辛劳撰写《上兰人民“五•二”武装暴动始末》,留下了老君山镇武装解放的宝贵资料。
心系下一代的慈善老人。和老说:“我们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寒没学着文化,不能再让我们的后代走我们的老路”。从1998年起,凡是村里考上高中、中专以上的学生,他都会奖励每人100元,直到现在从未间断。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和老就是这样,驰而不息践行着党的誓言。
他有蓝天一样的情怀
和老的故事,经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反响。在陪同记者、领导过程中,我真实的走近了和老,认真倾听他朴素的道白,我发自内心的感慨:“他有蓝天一样的情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和老听到以后,急切的近乎命令式的叫儿媳妇赶快到镇信用社取钱,他要捐款。而当时已是晚上6点多了,儿媳妇说现在人家下班了,明早再去。但看着和老心事重重、茶饭不思的样子,儿媳妇只得走家串户,急忙向乡亲借到了钱,按照和老的意思,到村委会交了捐款,和老方才喜笑颜开。而此次和老捐了4000元,并且是借的。“那钱是国家的,我只不过用国家发给我的钱做了点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一点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事。”和老说这话时,情绪是多么平静!
1991年以来,和老多次被各级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老有所为、助人为乐模范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和老总是这样说:“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给我的。”好像自己还做得不够的样子。
“大道至简!”和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入党时的诺言。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写的:蓝天有多高,问一问天上的云;河水有多长,看一看河边的沙。和老的精神,就是我们年轻人头上的蓝天、脚下的河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