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共产党员擎起一片天!——沙龙镇谢官营村“百名党员齐行动”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祥云县 发布人:祥云县 作者:杨光明 发布时间:2013-12-02 15:49:25
地震,摧得毁千房万屋却从来没有动摇共产党人拯救生命的决心;巨石,压得垮柔身弱躯却丝毫不能摧垮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念!祥云县沙龙镇谢官营村一群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历尽劫难的灾区,用他们的党性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危难时刻,为灾区群众擎起一片天,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身先士卒,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
在灾情到来时,沙龙镇谢官营村支书、主任谢浩清镇定自若,充分发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模范带头作用,诠释了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选择,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致信赖和称赞。
谢官营村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804户3408人,其中500多户是土木结构老房子。地震过后,他以特有的政治觉悟和敏感意识迅速做出反应,立即组织动员以他为队长的谢官营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多数房子呈现瓦片松落,部分墙体倒塌。在认真了解人员受损、伤亡情况后,灾民安置成了首要任务,因到位救灾帐蓬不够,谢浩清又和大伙动员大家投亲靠友。
因为是全村的“老大”,上情下传,下情上报,基本上都离不了谢浩清。接连两天,他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一会儿在最严重的灾情点查看灾情,一会儿在村委会与前来救援的“抗震救灾队伍”协商分配工作,一会儿又要接待受灾群众来反映情况。手机基本一直处于通话状态,电池打干了好几块,感觉到疲倦了,就用冰凉的水洗把脸……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90多名党员与前来参加救援的消防、公安、卫生、武警、解放军、民兵预备役、县、镇救灾工作组一道,齐心协力开展工作: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排群众生活;迅速开展排危除险,加强余震监测和防范,防止次生灾害和疫情发生;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确保民族团结、人心稳定;逐户慰问受灾群众,进一步详细了解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好群众的心理安抚工作;精心做好救灾物资发放,确保每名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让救援队员吃上饱饭,是我最大的心愿!
村委委员谢文彪,是这次全村后勤保障组负责人。他的担子可不轻——专门负责好参加救援队伍人员的伙食和提供救援所需要的一般物品。
救援人员每顿约有130人吃饭,由于大都来自不同地方,且流动性较大,“众口难调”的现象突出。为了保证每顿饭做到三菜一汤,做到下顿的菜与上顿的菜不重复,且卫生可口,谢文彪想尽办法,村里的菜市场品种单一,数量少,他就骑着摩托车不顾冬天的寒风刺耳,坚持到县城农贸市场购买新鲜蔬菜,一趟,两趟,三趟……往返于村与县城之间,直到买到满意的物品为止。
谢文彪发自内心地说:“苦点、累点、不怕,怕的是救援队员吃不上饱饭、热乎饭。”
只要大家安全,我就最开心!
地震发生后,四组组长夏永礼也和大家一样,忙得不可开交。四组共有186户226人。由于土木结构的房屋较多,震后的危房也就相应多了起来。在他脑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危房”、“弱势人群”之类的字样。
随着不断的余震,村组里摇摇欲坠的房屋都有再次倒塌的可能,但作为党员的他,和村里“党员突击队”队员一样,早把困难和生命危险置之度外。东家进,西家出,挨家挨户排危除险。
“只要大家安全,就是我最开心的事!”说完这句话,夏永礼又走到救援物资发放点,开始忙碌了起来。
抗震救灾不掉队,我就没丢“党员”的脸!
57岁的谢翠芬,是个女党员,她认为,如果抗震救灾掉了队,就丢了“党员”的脸。身为三组的党小组长,她和大伙一样,没日没夜地走家串户,不断奔赴在各个险情地点,忍受着疲劳、寒冷的折磨,安抚受到惊吓的群众,查看受灾情况,宣传讲解抗震救灾知识。
由于群众受损程度不同,加之群众素质的高低不同,和对政策理解程度有别,部分群众对抗震救灾物资的发放见解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种种难题,谢翠芬没有胆怯和退缩,和大伙一样争先恐后地与乡亲交谈,耐心细致地讲清政策,说明情况。通过努力,乡亲们明了事理,积极地加入了抗震救灾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