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的模范党员吴德忠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常绍泉 发布时间:2014-01-24 11:08:5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着54年党龄的吴德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用尽毕生精力诠释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的模范共产党员代表。
老骥伏枥铸辉煌
吴德忠同志1959年参加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师、云南日报记者。1973年从省报社调回家乡永平县,历任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等职务。
职务可以退休,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永远不会退休。1995年,从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下后,他又放弃了颐养天年的舒适,毅然挑起了关心培养下一代的重担,担任起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这一干就是18个春秋。几年来累计义务为老干部们送报8万多份。由于德高望重、平易见人,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吴老”。
“只有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培养和造就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关工委宣讲团团长,吴老把向青少年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活到老,学到老”是吴老人生的信条。他从未放松学习,退休后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三、四个钟头,由于长期伏案写稿,他的双眼已不同程度的患疾。家人每次劝他休息,他都放不下手中的“工作”。为此,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读书可以修身,可以益智,可以养心,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凭着这股韧劲,他将知识和现实融会贯通,深深刻进脑海,并一一应用到讲坛。
近年来,吴老先后两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州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大爱无疆助学子
“真是太感谢您了,吴爷爷,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决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这是龙街上村学子马红东发自肺腑的心声。当得知马东红同学考上大学,且因家庭十分困难的实情后,吴老动情了。他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用来养老的200元钱递给小马,并鼓励他战胜困难,学有所得。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据了解,2013年受过吴老关爱救助的还真不少,吴晓洁、张维佳、张扬进、杨稳柱、杨伟平、吴银贤、施有娟……
吴老已是80岁的老人了,还巴望什么呢?为避免各种议论,2013年7月29日,他又一次隐姓埋名,以“爱心人士”名义将3000元现金捐给了“希望工程”助学金账户。他说,心意虽小,哪怕仅够一个贫困学子的路费也好。
十多年来,他共向贫困大学生、四川地震灾区、印度洋海啸、公益事业等捐款5.16万元。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救助贫困大学生986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220.87万元。为身患白血病的小杨、小梁、小鲁等8名特困学生筹集医药费8.883万元。
艰苦奋斗作表率
吴老为官20年,工作36年,他始终做到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正处级退休的吴老,虽然对莘莘学子有求必应、慷慨解囊,自己却清贫如水,没有任何积蓄。早点是一元钱的馒头,早饭、晚饭都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瓦屋面小平房,家里最昂贵的是他精心收藏的一堆堆书报和近60万字的读书笔记。
“活人活事活道理”,这是吴老教育引导青少年的“绝活”。当得知北斗乡一名初中生因成绩不好而轻生后,他不顾眼疾,伏案数日,撰写了《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讲稿,及时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三生教育”。通过演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那星期我刚好值班,吴老手提公文包,买了一张车票,一个人悄悄去了北斗、杉阳、厂街、水泄,讲完课又悄悄回来,我还不知道呢。”提及吴老对工作的热情和勤俭务实的作风,时任办公室专干的刘虎最有发言权。
在今年的中泽学子座谈会上,吴老又一次用陪伴了自己54年的漱口缸、小黄挎包和47年的背水壶,以及在云南日报社“五七”农场养猪、种地连续穿了三年的一条旧裤子,对广大学子进行艰苦奋斗和感恩教育,并鼓励他们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十多年来,他累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报告会260场次,受教育师生达60000多人次;开展“三生教育”26场次,参训师生达30000多人次。
病魔缠身传能量
由于长期的辛劳和付出,2013年9月中旬,年逾八旬的吴老病重住院了。经过云大附属医院多次治疗,吴老已经非常虚弱。但他不顾自己的病情,仍然念念不忘永平关工委的工作。
“要坚守岗位,上好班,不能让前来办事的人找不到你们。”
“备好课,尽快和各个中小学校联系,抽时间下去搞好辅导培训,把‘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好。”
“老党员的补助,请你们帮我发放一下……”
吴老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字一句对前来看望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嘱咐道。
此时此刻,吴老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单位里的一堆堆工作。
“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一个人只有为了别人活得好,他才会真正活得好。”吴老时常用这些话勉励自己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吴老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光阴里,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正能量传给青少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