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长的创业梦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 发布人:南涧彝族自治县 作者:通讯编辑部 王永虹 发布时间:2014-06-25 08:21:37
2012年7月,在全国500强企业浙江洁丽雅毛巾厂打工三年的罗翠良毅然决然告别大都市,选择辞工回乡创业。在外打工的几年中,身为太平大村村长的罗翠良,一直离乡不离岗,村里大小事务依然通过电话联系来操持。打工期间,也一直在关注南涧农业产业的发展,期待着学些本事回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近年来,南涧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庄园经济,罗翠良认为他等待的机会来了,与其在外为一年才2、3万元左右的收入打拼,不如回到家乡创业谋求和乡亲们共同致富。决心一下,罗翠良回家了。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争取公郎镇党委政府支持,牵头组建成立了合作社。2013年3月罗翠良牵头5户农户,筹集20万元资金,注册了金秋田园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寻找好的种植养殖项目,带领社员共同发展致富。
合作社成立了,可是发展项目的选择却让他犯了愁。这时公郎镇党委政府、农业局、供销社联合组织他们到洱源鹏飞专业合作社考察獭养殖项目,考察回来后,罗翠良锁定了獭兔养殖项目。鹏飞獭兔养殖合作社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还以每斤13元的保底价格收购商品兔。
从洱源回来后,罗翠良立即行动起来,筹措资金28万元,办理相关手续,在自家13亩荒地周围围上铁丝网,平整土地,建起了占地2.6亩2排标准化厂房,去年11月13日,从洱源购进240只种兔开始獭兔养殖。创业的时间是忙碌的,不到一年时间。罗翠良的专业合作社就獭兔养殖项目就先后出售批商品兔700多只,回收资金5万多元,獭兔养殖规模发展到2300多只,罗翠良掘到创业的第一桶金。
尝到獭兔养殖甜头的罗翠良说,他的獭兔养殖场的发展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养殖獭兔种兔1200只,年出栏商品兔突破30000只以上,并将獭兔养殖加工(皮肉分离)基地项目引进当地,让村里的人不用再到外面打工。村民张之英告诉记者,他们在养殖场帮忙就向做自己家里事情一样,从刚出生的小兔到可以出售的商品兔只需要5个月左右的时间,需要投入的生产成本大约有30元左右,养殖的技术难度也不算大,效益还是不错的。
獭兔养殖项目的成功给罗翠良增加了信心,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按照插上飞翔的翅膀。去冬今春,南涧县大力扶持发展的灯盏花种植项目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罗翠良以过人的胆识,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60亩,在公郎镇党委政府、县农业部门以及公司的支持下,拿出其中32亩良田作为合作社的基地,发展起灯盏花种植项目,虽然也曾经历最初的出苗不好,甚至有的田不出苗等困难,但是经过后期的弥补,32亩灯盏花种植项目喜获成功。
5月16日一早,记者来到尼字河边,只见河边的一墒墒、一垄垄、一丘丘的田里,一圈圈黑色的水管环绕在田的四周,黑色的遮阳网下,绿油油的灯盏花长势喜人。几朵紫色的小花不甘寂寞地从遮阳网探出头来朝我们热情的点头微笑,弯弯曲曲的河道里清清的河水在欢快的流淌着,一群妇女正在边给灯盏花出草,边愉快的谈笑着。一位名叫字学花的妇女对记者说,她到合作社帮忙已经一年多,除了参加灯盏花种植管理外,还学会了獭兔养殖技术,以后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参加合作社,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5月20日,记者截稿时,从太平村传来喜讯,金秋田园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的灯盏花开镰收割了,经测试产量,第一刀达到南涧县目前最高的亩产928公斤产量,预计第一刀亩产值达3700元以上。理事长罗翠良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公郎镇党委政府一直想方设法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殷文辉书记不仅亲自带他到洱源考察项目,还从工商、供销等部门为专业合作社协调项目发展资金。周边群众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在他的身上,他已在养殖场旁育了些番木瓜苗,今后打算在养殖场周围栽植一些适宜的果树,绿化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将灯盏花种植面积扩大的上百亩。那时从祥临公路高架桥上俯瞰,尼字河边垂柳依依,河畔成百亩灯盏花怒放,花香醉人;养殖场周围绿树成荫,果树成行,硕果累累,獭兔成批成批出拦了,太平村人幸福的日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