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干部就要为大家——记弥渡县德苴乡塘子村委会微苴利村党支部书记罗灿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李光聚 发布时间:2014-07-10 09:35:18
去德苴乡塘子村委会微苴利村的道路,向着大山蜿蜒盘旋,像一根纽带一样将大山深处的村庄和外界连接了起来。来到村里,灰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一盏盏路灯矗立路旁,昔日的土毡房变成了一间间红瓦新居,广播电视接收器架满农户墙头、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面对眼前的一切,村民们由衷地说:“这完全归功于我们的村支书罗灿。”
微苴利村是弥渡县远近闻名的山区村、贫困村、落后村,全村42户143人。进村无路、村内无水、无通讯、无产业,村里90%的耕地都很贫瘠。2007年5月,罗灿选为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
多为群众着想,多为民办事,是罗灿工作的出发点。微苴利村原来的通村公路狭小崎岖,而且有一段要经过河道,一到雨季河里发洪水,就无法通行。为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交通状况,罗灿把修好进村公路作为村里的一台大事。他上任后不久争取资金7万元,对12公里的老路进行了扩宽。2012年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以自己名义贷款4万元,筹得资金6万元新修进村公路800米与原来的老路对接,结束进出村庄看“老天眼色”过河的历史。同时他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义务工,每年适时对进村公路进行维护,确保道路畅通,真正把这条路修成幸福路。
“路宽了、好走了,我们到村委会原来需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只要半个小时就够了。”村民高兴地说。
生产生活用水贫乏是该村群众祖祖辈辈面对的大难题。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30多万元,在村后修建了一个可蓄水3万多方的坝塘。整合水利、爱心水窖等项目资金,同时发动每户群众投义务工4个,帮助42户群众每户建设抗旱水窖一个。他发动党员和有技能的村民指导其他群众在院子建水窖,收集房檐水,有效缓解用水难题。有了水,群众栽上了烤烟,种上了包谷,搞起了养殖,收入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路通了、水通了,群众安居的问题又困扰着罗灿。这次他紧紧抓住了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爱光、县委书记沙伟风、县长张世伟等领导到村里多次调研的时机,积极向领导反映,迅速得到领导的“全面改造土毡房,年内结束土毡房历史”批示,对村里12户还住着土毡房的群众每户补助3万元,帮助他们建起红瓦新房,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村民罗从权激动地说:“我一没信心,二没资金,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不可能盖起新房!”
“当干部就要讲奉献!当干部就要舍小家,为大家”。这是罗灿当好村干部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他忙里忙外,很少做自家农活,家里大小事都被妻子一个人全部揽下了,特别是修路那年,正遇上烤烟管理烘烤的季节,他家由于劳力不足,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多元。正因为顾家时间少,妻子怨声载道:“我是相当反对他当这个村干部了!我在家忙不过来不说,村里人儿女不孝敬、两口子吵架、移田挪埂、用水纠纷等等都吵到家里来要求解决,有时还要挨骂,我真是受不了。”可罗灿就是一句话:“群众的事无小事,虽然处理中会得罪一小部分人,但维护了公平和大家的利益,骂我又何妨。”
罗灿,一位普通的农民党员,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谱写在贫困落后的山村里,带领着全村群众一步一步带向文明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