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平川镇:波畔山下党旗红——平川完小教师服务住校学生侧记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宾川县 发布人:宾川县 作者:刘成功 发布时间:2014-07-17 08:26:09
有一缕阳光,只温暖山峦下的阴霾;有一种鲜花,只怒放在功利与尘嚣之外。是的,他们的另一个名字就是老师。正是这些可亲、可敬而又平凡如尘埃的老师们,时刻活跃在平川镇的高山深涧间,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前;千里彝山,印下了他们踽踽的脚步;常年不熄的火塘边,留下了他们殷切的话语……
平川完小目前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6人,寄宿学生372人,这些寄宿学生普遍来自于平川镇的帽角山、马花、李子园等高寒山区村委会。他们大多是第一次融入集体生活。由于年龄小、离家远,特别是低年级,想家、爱哭是每周伊始的“固定节目”。为了让住校学生下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平川完小全体教师在学校党支部的带动下不断动脑筋、想办法,把住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
早晨,当他们还沉浸在梦乡时,老师已在餐厅里为他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当第一缕阳光莅临校园,老师们已从农贸市场为他们买回了新鲜的蔬菜;无论是在严寒与酷暑的深夜,值周老师都要为他们盖上蹬掉的被子。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批评与表扬,都渗透了学校、老师对他们无尽的期待……老师们还利用午休时间,放学时间走进住校生各寝室与学生们拉家常,谈学习。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帮助他们一起整理内务,让他们把学校当成温暖的家。
住校生大多由于家庭贫困、家长观念落后,每学期都有学生失学的情况发生。特别是李子园和马花的部分村庄,女孩子还没读到六年级,家长就早已为他们物色好了婆家,因为开学好久还没报到,老师们就只好骑着摩托,不顾山高箐深,深入到这些学生家中劝说其返校。
有的家长要么披着羊皮褂坐在土疙瘩上吧嗒、吧嗒的吸着旱烟,要么就两眼无神地坐在自家的火塘边,他们共同的答案就是:“老师,我没钱呀!我家没钱供不起了”,老师们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回校后,在校领导的带动下,老师们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100元、50元,这些爱心汇集在一起,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关爱。
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庄严的曾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可有谁又知道,我们的老师也要赡养老人、供孩子读书。
当学生半夜生病时,还得将学生送进医院治疗,并一直陪护在病床前,等学生打完针,服药入睡以后,老师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休息,其呵护的程度,关爱的心情超过了自己的孩子。此时,有谁有知道?他们的孩子却在家里孤孤单单地等候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早些回来。
因了学校领导的不懈追求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终于铸就了学校的辉煌,带动了山区两乡一镇教育的发展,学校因此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督导评估优级学校”、“大理州育人环境优级学校”、“大理州家长示范学校”、“宾川县家长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宾川县文明单位”、“宾川县先进集体”、“宾川县中小学督导评估优级学校、“党员窗口示范学校”、“宾川县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也许,“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才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们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