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远程教育 服务农村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2 10:13:59
——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远程教育学用结合典型案例
刘厂镇松梅村位于刘厂镇的西北角,辖内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面积6400多亩,总人口1995人,属刘厂镇的平坝半山区。
一、远程教育培养桑蚕产业领路人
几年前,松梅村主要靠种植黄、白萝卜和少量烤烟,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农民年均纯收入不足千元。面对松梅村的一穷二白,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信息面广、资源丰富等优势,捕捉信息,学习技能,切实提高了从事党务村务、经济生产、社会事务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村两委结合村情,提出了“调产业、压粮作、扩经作、作蚕桑”的经济发展思路。
发展蚕桑产业最关键的就是懂理论、会技术,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习成为发展蚕桑产业的第一步。松梅村将收看党员远程教育科技栏目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坚持收看,仅1个月看完了10多本栽桑养蚕实用技术的书籍和远程教育的所有相关栏目,全面掌握了蚕桑生产技术要点和成功经验,此时的村两委露出了坚定而自信的笑容,坚信党员远程教育会给松梅群众带来无穷的财富。说干就干,松梅村党总支书记自炳坤、村委会主任自怀宇同志率先栽了8亩桑,在他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蚕桑产业的实践在松梅村获得成功。
二、远程教育带富松梅村蚕桑养殖户
成功并没有松梅村两委带来长时间的喜悦,如何扩大蚕桑规模,带领群众致富又成为一个新的难题摆地村两委面前。为解决这一难题,松梅村制定了详细的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利用远程教育对群众开展蚕桑生产技术培训。
(一)组织远程教育专题培训,开展规模化培训。松梅村搜集了大量蚕桑生产各个环节的视频,并精选了30多部,制作成光盘,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每次培训2天前,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通知到每一户群众,让每一户群众提前知晓。
围绕桑树栽培及管理技术村两委选取了栽桑技术、桑园管理技术、桑园病虫害防治6个电教片,共播放30多场次,培训群众3000多人次,发放《栽桑养蚕实用技术》500多册,并邀请县蚕桑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家各户的桑园进行栽培种植管理。在有力的教育培训下,到目前为止全村共有桑园面积4200亩,户均8亩,人均2.3亩。松梅成为了“家家栽桑,户户养蚕”的蚕桑专业村。
为使群众又好又快掌握养蚕技术,松梅村两委统一组织远程教育培训50多场次,培训群众5000多人次,并邀请技术人员挨家挨户指导饲养,并组织群众到养蚕户中进行参观学习交流20多次,使全村近500户桑农迅速掌握了饲养技术。
对于初掌握饲养基本技术的群众,蚕病防治成为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有解决好蚕病防治问题,松梅村采取“预防在先”的方法,先利用选程教育平台为桑农开展了13场蚕病防治专题培训,使群众对蚕病防治技术有了初步掌握。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节令易发病的种类,专门搜集了相关视频5个制作成光盘,组织专门培训,培训桑农60多场次,3000多人。
(二)培训桑蚕生产专职人员,开展现场化培训。为满足蚕桑生产实践的需要,松梅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在全村4个组,各培训桑蚕生产专职人员2名。为8名专职人员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对栽桑技术、桑园管理,桑园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教学和分类指导。并对养蚕技术及蚕病防治进行专题培训,挨家挨户解答桑农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桑蚕生产专职人员的现场化培训,弥补了远程教育的不足,有力的提高了桑农了生产技能。
(三)开展“菜单化”远教服务,开展个性化培训。为方便桑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松梅村远程教育中开展了“菜单化”教学。一是远程管理员将远教资源作为清单张榜公示,桑农根据自遇到的问题或者想学习的内容进行点播,开展远程教育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的解决桑农遇到的实际问题300多人次。二是将制作的远程教育光盘无偿借给需要的群众观看,到目前为止,共借阅200多人次。
三、远程教育拓宽松梅桑农致富路
2012年有养蚕农户427户,全年共饲养蚕种10400张,产鲜蚕茧384吨,全村蚕桑收入1539.2余万元,户均收入3.6万元,桑农人均收入7115多元,远程教育松梅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但松梅村并没有放弃远程教育学习,并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致富路子。目前,全村共成立了四个蚕桑专业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了桑农收入。一部分桑农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丝棉被加工技术,开始经营销售丝绵被等蚕丝加工产品,提高了桑蚕产品的附加值。
远程教育为松梅敲开了创业致富之门,为松梅下了蚕桑产业的种子,许多尝到甜头的松梅群众,自觉投入到远程教育学习中。远程教育在松梅真正成为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的新平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阵地,提高党员素质的新课堂,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