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远程教育搭建农民致富之桥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漾濞彝族自治县 发布人:漾濞彝族自治县 作者:漾濞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3-11-04 16:55:05
漾濞县认真按照“建为基础、管为抓手、学为载体、用为目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与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漾濞县9个乡镇共有65个村和1个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为电信模式和卫星模式,行政村建站率100%,实现了全覆盖。每个站点立足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坚持为民解难题、促发展、谋实惠。
一、规范管理,强化督查,全面落实远程教育各项工作
为切实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县远教办不断强化管理,真正把惠及党员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选好配强站点管理员和技术员,把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确定为站点管理员,每个乡镇明确一名电信工作人员作为技术员,解决了“有人管”的问题。抓好站点设备的安全管理,落实管理员责任,对出现故障的站点及时处理维护,解决了“管得好”的问题。严格执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学习收看情况通报制度,结合随机调研工作,对9个乡镇远程教育站点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站点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强化了各终端站点实际使用效率,学用效果得到提升,站点作用得到发挥。每年定期举办了全县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培训班,全县各乡镇分管领导和站点管理员140多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大家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远教站点带动作用
紧紧围绕学出高素质,用出高效益,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各地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和党员干部的需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将组织集中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按照“农忙少学、农闲多学,晴天少学、雨天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不误农事季节,又从实际出发,保证了学习成效。
组织基层广大党员群众集中学习收看远程教育课件、党史教育专题片和普发兴等优秀共产党员干部先进事迹专题片,开展组工干部讲党课、常务书记谈发展、请老党员讲传统等活动,全面提高基层党员的党性觉悟和党员意识。十八大召开以来,建立终端站点开放制度和保障机制,做到党组织集中学习全开放,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自主选学按需开放,站点设备运转正常、管理维护有序,及时将十八大精神传达到基层,充分发挥了站点作用。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促进远程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为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了解,我县进一步加大远程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讲开展远教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为远教工作的全面开展营造上下齐心的良好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始终”:一是始终把远教工作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党建工程来抓好抓实。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改进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二是始终把远教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致富工程来抓。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加速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是始终把远教工作作为联系农民群众、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民心工程来抓。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让农村党员和人民群众收看更多的优秀文艺节目,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并及时准确地了解上级党委的政策和决定。四是始终把远教工作作为稳定农村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有效推动全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