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远程教育 服务农村发展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2 10:16:52
——南涧县南涧镇团山村远程教育学用结合典型案例
南涧县南涧镇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交通便利,祥临公路穿境而过,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以来,团山村党总支积极健全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利用远教设备广泛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注重学用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显著增强。
一、基本情况
团山村位于南涧镇西南8公里处,共有15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总农户801户、3208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7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26名,少数民族党员40名。现已建成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个,配备站点管理员1人,远程教育站点设备齐全。自站点建成以来,村党总支组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60余个,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120余人次,为农民提供各类致富信息20余条,受到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团山村党总支着重从组织领导、制度执行、播放收看、业务培训等方面入手,按照“五星级站点”的标准严格管理,切实加强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党务村务、党员教育、群众服务合为一体,实现了“三室合一”,即: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统筹使用。建立健全了《团山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团山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学习成效。一是规范播放收看工作,保证学习效果。通过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和播放收看制度等,做到播前早通知,保证参学率;收看严纪律,学习高质量;看后集中讨论,加深理解;学后实践,保证效果。同时努力做到播放收看有登记、有讨论、有反馈,切实将播放收看规范化建设落到了实处。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播放效果。从过去单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向广大农民群众拓展,使远程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教育内容上,既有党建内容,又有科技、法纪法规教育等内容,增强吸引力、可视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要我看”向“我要看”转变,既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坚持播放内容“四结合”,增强教育效果。做到把党员远程教育与党员的思想实际、党建工作相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技能相结合,确保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用全面发挥。
(三)依托教学资源,发展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中,没有产业支撑将是无源之水。团山村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玉米、蔬菜、畜牧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的典型农业村。如今,许多村民从土坯房搬进了宽敞的楼房,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夯实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
三、基本成效
(一)党员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一些原以为远程教育只是“搞花样、无实效”的农村党员,通过几次学习之后,纷纷称赞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看性强,“真的比以前好多了”。同时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眼界更开阔了,对村级各项建设也更能理解,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少老党员还利用所学知识积极为我村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坚持把理论政策学习与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相结合,在培训内容选择上,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并将远教中所学技术用于指导生产,使广大农村党员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党员的“争优”能力和致富本领。团山村党总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优势,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学习烤烟和泡核桃种植技术,带动全村村民发展烤烟、水稻、泡核桃、蔬菜、畜牧等产业,目前,全村栽植烤烟1690亩,水稻845亩、玉米1000亩、蔬菜种植100亩、其他粮食作物150亩;肉牛存栏348头,猪存栏数达到1820头,规模养殖大户3户,黑山羊存栏756只;泡核桃种植面积达4823亩,板栗种植600亩;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5家,拓宽了致富渠道。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产业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远教+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探索新时期产业发展新路子。团山村发挥地域优势,探索发展草莓种植业,2013年,于公司合作建立草莓种苗基地5亩,计划种植草莓50亩,最大限度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使地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如制度建设有待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活动形式不够多元化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明确目标、突出特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远程教育工作部署,积极学习借鉴各地先进工作经验,努力推动远程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