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为烟农插上致富的“金翅膀”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2 10:24:26
——鹤庆县西邑镇奇峰村远程教育学用结合典型材料
“种植烤烟使我找到一条致富路,我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我更要感谢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使我练就了一身烤烟种植和烟叶烘烤的绝技,是远程教育为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金翅膀’’”。鹤庆县西邑镇奇峰村委会三股水自然村村民赵加和谈起远程教育给他带来的好处深有感触地说。
赵加和,男,中共党员,1969年10月生,现年44岁,家住西邑镇奇峰村委会三股水自然村,家庭人口4人。三股水自然村距奇峰村委会5公里,距西邑镇政府约20多公里,全村有20户人,人口87人。这里是西邑镇典型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常年缺水,村里主要经济收入以烤烟种植为主。
近年来,西邑镇奇峰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资源优势,以“学用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展烤烟种植共同致富,架起了农民群众致富的“金翅膀”。针对农村工作实际,奇峰村远教站点探索出“专家传授”、“党员示范户+群众”、“基地实践”学习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种植、养殖致富技能学习和实践。即一方面定期组织收看理论培训,专题讲解党的“三农”政策和“一户一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对“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中,奇峰村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手的示范带头作用,选择一部分“有文化、有技术、有产业”的党员为中心户长,并要求每个中心户长定点培训20户以上群众,努力实现“一个中心户长带动一个组”的发展目标;再一方面该村为提高“一户一技能”学用转化成果,在抓好理论培训的同时,注重运用各类示范基地培训党员和群众,逐步建立了烤烟、蔬菜等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基地”的良好培训格局,使参训人员边培训、边实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在奇峰村党总支每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中,赵加和是最认真学习,刻苦实践的一个。自从学习平台启用后,他每次从不缺席,利用每月难得的学习机会,总是长途跋涉的来到村委会,按时参加,认真学习,用心实践,在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平台上学到了烤烟种植经验,掌握了烤烟致富的技能。
赵加和深知烤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出路,这是无庸置疑的,经过反复思考,赵加和发现三股水村严重缺水是制约烤烟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他积极利用国家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的机遇,在种植烤烟的地方,兴建了水窖,铺设了水管,保证了烤烟的生产用水。烟田用水解决之后,其作用马上发挥了出来,保证烤烟能按时移栽、适时灌溉,避免了死苗现象。同时,为提高种烟水平,他改变往年凭经验种烟的做法,积极参与烟站、镇政府举办的各种烤烟技术培训,结合党员远程教育学习的相关知识,同烤烟技术员进行交流,请烟草技术员进行指导,把各项科技措施贯穿于烤烟生产的全过程。一是科学育苗。育苗是烤烟生产的基础环节。他高度重视育苗工作,把育苗作为烤烟生产的关键环节来抓,严格按照科技人员的要求,对苗床进行消毒,防治病虫害,努力培养壮苗,确保移栽清秀无病虫的烟苗;二是按时移栽。坚持尊重规律,强化科技,抢抓节令,适时移栽,全部烤烟按时完成移植;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施肥、提沟培土、封顶打叉、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确保栽出好的烟叶。在多年种烟的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病虫害的防治了如指掌。四是科学烘烤。烘烤是烤烟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烘烤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烤烟收入的多少。在烤烟烘烤阶段,他严格按照烟草技术员的要求,坚持成熟采烤,杜绝抢青采烤;坚持晴天采烤,避免雨天采烤,防止弄坏烟叶;坚持用煤烘烤,杜绝用材薪烘烤,保持烤房适宜的温度;做好分级扎把和预检,杜绝混青混杂。
将科技运用于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辛勤的劳动换来丰厚的回报。他的烤烟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收入逐年增加。2010年烤烟收入1万多元,2011年2万多元,2012年烤烟收入达3.2万元,烤烟收入给全家人带来了更大的实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年来一直贫困的赵加和在烤烟上致富,村民看在眼里,是村民争先学习的榜样。面对村民的需求,他总是耐心传授,一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并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已形成。周围的烟农们纷纷向他取经,他也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与他人分享,他愿意与村民一同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