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三三”制开创远程教育争先进位新局面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苏志军 苏春荣 发布时间:2013-10-14 10:18:00
巍山县始终把远程教育作为宣传党的政策、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力抓手,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三三”机制。
三项机制构建远程教育长效化管理新格局
针对远程教育工作职责不明晰、故障排查不及时、点播学习不积极等问题,巍山县全面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工作联动机制和点播通报机制,推动远程教育工作常态化、常效化。一是建立工作责任到人机制。调整充实10个乡镇和83个村(社区)站点管理员,明确由大学生村官、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主抓,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远程教育管理员,建立AB角工作制度,逐级健全完善“书记抓总、副书记主抓、专人具体抓”工作落实机制。加强站点管理员实际操作培训,使管理员人人熟悉设备、会用设备、会判断和排除简单故障,确保远程教育工作有人抓、设备有人管。二是建立故障排查上下联动机制。加强站点管理、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远程教育站点发生故障,村第一时间报告乡镇党委,乡镇报告县委组织部远程办。3天内由乡镇协调电信技术人员解决,无法解决的, 5天内由县委组织部远程办会同相关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三是建立点播情况通报机制。逐月通报,表扬先进,批评后进。要求各站点每月20日前至少组织学习4场次以上,学习时间不低于5个小时,全面消除“零点击”站点。同一站点连续被通报3次均无整改,无条件取消乡镇党委、被通报村(社区)以及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年度推优评优资格,真正使学用相促落到实处。
三制送学打造远程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
坚持定时播放、经常播放、约时播放,主动服务、开门服务、约时服务,妥善解决好农学矛盾、参学矛盾问题,最大限度方便党员群众收看。一是坚持常学制。坚持“五必学一选学”。即每周学习日、每月支委会、每季度支部大会、党课培训会和党员、村组干部培训会必学。在学习时间上做到与农事相结合,按照“少占晴天、多用雨天,少占白天、多用夜晚,少占农忙、多用农闲”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教育培训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坚持约学制。建立约学卡片,发放至村民小组党支部,一般由5名以上党员群众联名进行约学,也可个别约学,同时在“信息栏”公示栏公示约学时间及内容,设立节目需求榜、意见建议留言册、建立“村组党员干部兼任远教节目信息员”制度等形式,最大限度方便党员群众。三是坚持辅学制。设立“群众讲坛”,邀请村内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土专家”和“田秀才”,现身说法,传授致富本领和经验,同时注重组织党员群众深入教育示范基地参观,着力解决远程教育课件理论与实际脱节、水土不服等问题,增强学用效果。
三个创建开创远程教育争先进位新局面
按照“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双创双争”和“分类定级”活动开展,着力开展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和学用示范户活动,努力提升远程教育管学用水平。一是创建示范终端站点。围绕“促管理、促规范、促学用”“三促”要求,按照“不求数量求质量”要求,制定下发了示范终端站点创建标准和量化考核表,结合各站点设施设备、日常管理、组织学习、学用结合等情况,对全县95个终端站点进行了量化打分、分类定级。目前,全县创建示范终端站点20个。二是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按照“履职尽责好、操作维护好、服务效果好、群众反映好”“四个好”要求,结合日常监控和随机调研检查情况,由乡镇党委推荐、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按照不高于20%的要求确定优秀站点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三是争当学用示范户。针对以往学用典型少、学用成果推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开展学用示范户创建为抓手,培树起了一批在农业种植、养殖、林果栽培、农产品加工经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目前,全县在册学用示范户达453户,实现了村村有典型、村村有能手的目标,充分发挥出了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服务党员群众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