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换位思考”中践行群众路线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洱源县 发布人:洱源县 作者:华瑾娟 杨金华 发布时间:2014-06-24 08:41:28
习近平同志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这充分说明了“换位思考”对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实属践行群众路线的良方。换位思考,就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情感上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落实到行动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基层工作单位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多,因此践行群众路线更要善用换位思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到听民声、解民难、集民意、聚民智,事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要提升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站在群众角度倾听“民声”。个别党员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作怪,对群众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群众诉求规避责任、互相推诿,给群众留下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恶劣印象。究其思想根源,是其没有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从思想上没有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型。“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群众有难才会来找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去办事,对方的一个笑脸会让自己缓解多少压力?谁也不想办事时遭遇衙门风气、老爷作风,碰一鼻子灰、生一肚子气。特别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首先要从态度上热情谦卑,从骨子里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杜绝把办事群众拒之千里之外的现象。
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将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在纾解“民难”上积极作为。乡镇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各服务窗口单位在日常接待群众办事时,不仅要想群众之所想,还要想其所未想,防止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简化办事程序,制定便民利民措施,坚持办事程序“上墙”,避免让办事群众“白跑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细节,既方便群众,又提高办事效率;群众办事遇到问题,不仅仅简单告知其问题所在,还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办事群众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从业经验,帮办事群众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寻找解决办法。使得为民服务不仅仅停留在好的服务态度上,还深入到为群众谋便利、解难题的服务实绩中。
要求真务实,准确把握群众所需,避免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坚持以“民意”为导向。群众工作中常有这样的事,一些党员干部自以为是为群众办一些好事,但最后遭到了众人一致反对,甚至不“领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少数干部主观性强、“拍脑袋决策”,脱离群众、缺乏调研,自以为是地揣摩群众需求,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没有体察百姓处境,体会百姓疾苦。“若要公道,打个颠倒”,任何决策和工作都应以民意为初衷,换位思考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只有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够切实号准群众工作脉搏,找准问题所在。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对危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零容忍”;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从群众最接受的方式做起,与广大群众保持“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