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还需变“造血”
来源: 作者:施 帆 发布时间:2016-03-29 09:27:33
如何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笔者认为,扶贫不能只靠“补贴”和“援助”,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强其“造血”能力,只有找准病根、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要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输血”解决基本保障问题,“造血”解决长期发展问题。“扶贫扶到根子上”,这个根子就是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扶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贫困村“村村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门路”。在扶贫中要变‘输血’为‘造血’,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好贫困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扶贫、减贫的长效机制。 要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就业扶贫,增加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机会;二是教育扶贫,为每一户贫困户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三是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有劳动致富的舞台;四是资产收益扶贫,研究推广已有的经验,提高贫困者的资产性收益;五是易地扶贫搬迁,把特殊贫困人群搬入城市或集镇,融入城镇发展。
脱贫攻坚关键在扶志。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要在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激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搞大包大揽,破除等、靠、要思想。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必须扶志,既要送温暖,也要送志气、送信心。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群众的精神风貌,扶贫工作才能更见效、更有效、更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