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三美
来源:云南网络党建大理鹤庆县 发布人:鹤庆县 作者:杨中兴 发布时间:2014-05-22 09:06:00
古往今来读书的豪言壮语和心得体会很多很多。外国名家弥尔顿说“书籍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卡莱尔称“书中横卧着历史的灵魂”;德国人信奉“书籍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长明灯”;阿拉伯人坚信“学者们的墨水应像殉道者的热血一样受到尊重”。可见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凝聚和灵魂的启示。因而读书便是一种圣洁的精神洗礼,一种崇高的生命追求,一种艰苦的思想修炼,一种虔诚的灵魂反省,一种庄严的自我实现。
不管怎样众说纷云,在我眼里的读书有“三美”:即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因为不同的书,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罢了。
少年读书,人生百味不谙,英雄气盛,多生狂气、霸气、傲气;老年读书,盛世沧桑阅尽,垂老迟暮,多生哀情、怨情、悲情。
清心寡欲,方读得好书。为成就功名读书,累;为附庸风雅读书,浮。避开喧嚣尘世,你也未必读得下去书。因为远避深山古刹,走远的只是你的身体,而非内心。
同样买书:穷时买得的书是书,富时买得的书是纸。不同目的:大抵穷时买书是用来看的,富时买书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从书堆中看爬出来的,可能是蛀虫,未必是学者。
一个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更重要的是他儒雅的学者气质:境高格远的品质,兼济天下的胸怀。
所以,有的人读一辈子书,也成不了学者。
人是自由的。如果觉得不自由,实际上是自己没有给自己自由。能够把许多的事情放得下,你肯定就自由了。阅读也一样,有人读书很累,从皮肉到筋骨到精神,浑身每一个毛孔都感到疲惫不堪。读书应该是愉悦的,只要不操着任何的功利。
有的书读到一半,便意蕴全无,是失败的书。完美的书不仅能把人吸引到最后,而且余韵流长,让人一辈子品咂不尽。
在电子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知识传播的途径。知识载体不但有传统纸质媒体的图书,也有声像读物、电子出版物、缩微制品等非纸质的图书。对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优势,适应读者变化了的阅读习惯,推进阅读活动的网络化、信息化,使阅读活动更加便捷多样,富有生机和活力,书籍和阅读要经受电子和网络时代最严峻的考验,读书在今天是一种文化自觉。网络时代的“上网”与“读书”就有互动双赢的相辅相承作用。
“上网”与“读书”,要善于“各美其美”,即自觉包容、继承、发扬自己民族文化之美,并与时俱进;二是要善于“美人之美”,即自觉开放、吸纳、借鉴它时代特色之美,并为我所用;三是要善于“美美与共”,即自觉将“己美”与“它美”交融整合,让这种文化自觉提升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崇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