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倾力打造“五大中心”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新农村建设作用
来源:云南基层网络党建大理大理市 发布人:大理市 作者:中共大理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07-01 10:56:51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理市坚持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服务党员群众的“窗口”,倾力打造“五大中心”,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磁场”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一、打造“议事决策中心”。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定期组织党员和村民讨论审议项目发展、村庄规划、宅基地审批、土地发包、集体资产处置等村级事项。通过在村级事务中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起村级组织民主议事的平台。大理经济开发区满江办事处红山村活动场所建成以来,村“两委”先后组织召开土地征用款支付、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波罗江保护治理等民主议事会36次,决议事项12项,有效促进了村级事务管理。2008年以来全市农村党组织依托村级活动场所,以“一事一议”方式民主商议财政补贴项目206个, 207个自然村4.2万户农户在民主议事决策中受益。
二、打造“政策教育中心”。在活动场所建设“红色宣传栏”,把党员承诺、党组织和党员“授旗评星”、党内规章制度、党员联系群众网络图等公开上墙,大力宣传党建文化。利用活动场所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活动,确保党组织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使活动场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喜洲镇作邑村党总支利用活动场所配备的广播,定时播报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护林防火等知识,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使党的先进文化和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
三、打造“科技培训中心”。利用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邀请营销专业人员、涉农部门技术人员、用工企业到村开展培训,通过专家教授手把手地为村民解疑释惑、传授致富经,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土人才,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共培养农产品经纪人3047人,发展花卉种植户5000多户,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2万亩、花卉及苗圃基地62个1万亩、核桃21.35万亩、红豆杉3.5万亩、蚕桑种植5000亩,建起了一批乡村生态经济示范村。2010年全市111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85个,占76.58%。
四、打造“文化活动中心”。采取市级部门帮建、乡镇辅建、村民捐建等形式,为活动场所订阅党报党刊、购置书籍、健身器材、音乐器材,配套完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棋牌室,投资550万元分批建成111块篮球场,依托青年、妇女、民间艺人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队,每年给予每村不少于2000元的文化活动补助,为农村党员和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党的先进文化和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
五、打造“民事调解中心”。强化村级活动场所联系和服务群众“桥梁”作用,设立农民服务点,指定专人代办农事,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劳务输出、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深化平安村建设,以内设的警务室为基础,组建由村“两委”干部、民警、老党员、老干部、基层民兵组成的民事调解小组,定期走访了解村请民意、定期召开例会分析,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地发挥了活动场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