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金牛镇李相社区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来源:云南基层党建网大理 发布人: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5-25 09:00:52
党旗引领社区科学发展
——宾川县金牛镇李相社区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金牛镇李相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辖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1014户居民3787人,耕地3150亩。社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有党员108名。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李相社区党总支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线,把握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主题,认真落实“三有一化”,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心系群众搞好服务,一心一意谋求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强自身、抓实三有一化四着力
社区党总支将班子自身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突出抓好“三有一化”建设,以“四个着力”奠定执政基础。一是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有场所议事的问题。采取村组自筹一点、争取各部门补助一点、资金项目整合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截止2010年9月,社区党总支和7个党支部全部建成了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彻底改变了过去“学习在支部书记家、议事在树下”的状况。党员群众的学习培训和各种会议都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进行。二是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县财政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每年给予5万元办公经费和5千元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社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盘活固定资产,投资33万元建设了冷库1个,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摆脱了过去“工作经费靠争取、建设靠贷款”的困境。三是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的问题。切实提高社区专职人员生活补贴,从2010年5月起,正职提高到1600元/月,副职提高到1500元/月。并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科学分工,制定了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工作目标倒逼管理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前列。四是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现在的李相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随着新的县城规划出台,李相社区将成为县城建设的重点区域。社区党组织未雨绸缪,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作小组,提前与规划内的进驻单位联系协调,把党员活动室、党务公开栏等纳入建设项目规划,为实现党建工作区域化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创争、突出三抓三创两提高
社区党总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突出“三抓三创”。一是突出“三抓”,即:抓组织领导、抓党员承诺、抓授旗评星。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成立了4个指导组。及时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做到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机构健全,有人管事,目标明确;按照县委“4+X”党员承诺制的相关要求,抓实党员承诺、履诺。党总支和党支部作出服务承诺25条,党员共作出服务承诺85条,共为群众办实事120余件;认真组织群众评议,抓实授旗评星工作。共授予5个党支部流动红旗,56名党员被评为五星级党员。二是突出“三创”,即:创新形式,搭建党员学习教育平台。社区与宾川县职业高级中学联合组织送教下乡培训班2期,共为140名40岁以下青年党员、群众搭建了接受党员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平台;创新载体,增强创先争优活动效果。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社区组织编写了《李相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手册》20本,增强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机构,丰富创先争优活动内容。成立了宾川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金牛分会李相社区学习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共30人加入学习组,丰富了活动内容。通过三抓三创,在全村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重服务、建立一站一院一基地
社区党总支按照上级党委“打造特色示范社区”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建立了“一站一院一基地”,即:社区综合服务站、人口文化大院、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设立了党团管理、计生服务、治保调解、劳动保障、社区民警、会计出纳、综合业务等7个服务窗口服务群众以及开设了各种知识培训班。为确保工作推进,总支推行“一站式服务”办公制度,明确了办事工作流程,建立起社区党员服务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情况报告、群众监督、考核评价等制度。2010年,服务站共有人民群众办理涉及户口迁移、计生服务、开具证明、接转党团组织关系以及开展培训等260余件次,服务群众800多人次。其中,办理党员关系转接18人,为居民小组解民事纠纷16起。举办各项法律法规知识培训6场次,参加培训人数150人。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2户,签订间隔合同20户,发放“奖优勉补”户6户,发放叶酸40人,办理生育证15人。
谋发展、注重一强一抓两调整
党总支将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实农民致富能力的提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社区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全村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向上争取并完成了整县推进项目1个,争取完成了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4个,有效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先后组织开展了2期农村党员电脑培训班、2期劳动力转移培训班、1期厨师培训班、1期青年农民创业知识技能培训班、2期送教下乡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020人次,使农民致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带领群众发展方面,社区党总支深入分析社区的优势和发展机遇,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培植优势产业,扶持发展工业和大力推动剩余劳动力输出,加快发展步伐。培育了葡萄、桔果、冬早蔬菜、砖瓦烧制、劳务输出等特色优势产业,共种植葡萄820亩、挂果面积600亩,实现年产值1300万元;桔果种植达680亩、挂果面积400亩,实现年产值280万元,短期输出劳动力1000多人次,为居民增收30多万元,砖瓦烧制达120多户,年产值800多万元。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引导和调整,桔果、葡萄种植和砖瓦烧制、劳务输出成为社区人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社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0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