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拟向省委推荐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表彰对象的公示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17 20:19:16 点击率:332
巍山县拟向省委推荐优秀村(社区)
党组织书记表彰对象的公示
省委将对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表彰。在各基层党委民主推荐、充分酝酿、上下结合、逐级遴选的基础上,县委研究确定了拟向省委推荐的2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表彰对象,现予以公示:
忽绍春(回族) 永建镇小围埂村党总支部书记
苏素馨(女,白族) 南诏镇北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如对以上公示对象有何意见、建议,请于2015年7月20日前向县委组织部来信、来电、来访反映。来信来访地址:中共巍山县委组织部(组织股),联系电话:6128327。
附:忽绍春、苏素馨先进事迹材料
中共巍山县委组织部
2015年7月17日
“四型”村官忽绍春
——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小围埂村党总支部书记忽绍春先进事迹
忽绍春,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回族,高中学历,2003年任巍山县永建镇小围埂村委会副主任兼文书,2007年任小围埂村党总支部书记。他其貌不扬,却对小围埂的一家一户一山一水如数家珍;他不苟言笑,但讲政策说形势头头是道、论群众工作丝丝入理,可谓“搭得天线、接得地气”;他憨厚朴实,对工作以村为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公道正派,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多年如一日克己奉公、一心为民。他说,为官一任就要服务一方,不糊涂胡混、不乱政搅民,要干,就要以民为本、闯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他以做和谐、明白、为民、创新“四型”村官作为自己的目标,更以自己勤奋务实的作风、甘于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在基层一线。
当“和谐”村官 维护民族团结
永建镇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这里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绚丽多彩,也曾是国家公安部挂牌的13个毒品整治重点地区之首的地区。同时,永建也是巍山、大理、滇西,乃至云南的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地区。小围埂村地处交通要道,老关巍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1469户5122人,有汉、回、彝、白、苗、傣、哈尼、拉祜、佤等9个民族。作为我县民族宗族村,小围埂村的总支部书记忽绍春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时刻把各民族群众的需要与期望记在心上,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虽然自己是回族,但对待村内的回、汉、彝、白、苗、傣、哈尼、拉祜、佤等9个民族时他都一视同仁,坚持“一碗水端平”,在选配班子时,他都积极建议,坚持民族、年龄、学历各方面合理配备,使村“三委”、村民小组成员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各民族干部。“颗颗柱子使气”既是小围埂村“三委”班子的口号,更是他们实际工作的真实写照。
工作中,他在尊重各民族生活习俗的基础上,以大局利益为重,注重搞好班子的团结,以身作则,班子成员间分工不分家,确保了班子成员人齐心齐,团结干事力量足的良好局面。有项目、有惠民政策都坚持通过村“三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点向贫困村组倾斜,决不搞“一言堂”,确保对待各族群众“一碗水端得平”。2015年,小围埂旱情持续,鸡刺窝、小五茂林苗家这两个村旱情较为严重,成为了忽绍春及村干部的牵挂。为有效解决两个苗族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他积极筹措资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带头捐款2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共捐2350元,用于抗旱工作。钱虽不多,但对收入不高的苗家群众而言,感受到的,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温暖和恩情……
当“明白”村官 发挥车头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是最基层的一级,也是各级政策、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关。作为村级的主要负责人,忽绍春深知对各级政策法规的解读、对本村实际情况的掌握、对各项工作任务的敢于担当,都决定着“火车头”的起步与带动作用,决定着村级的发展步伐。他平时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白天没时间学习,晚上坚持补学,需要贯彻落实的自己首先提前学习,把握文件的要点,结合本村实际提前做思考,超前做好谋划工作。工作中,他坚持带头上班值守,坚持在村工作作息时间与乡镇时间保持一致,为方便群众办事,忽绍春同志带头示范并要求村“三委”在编干部上班签到、并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确保群众办事不吃闭门羹。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自己和亲友不搞特殊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带头执行。他注重以普发兴等先进典型为榜样,照镜子、正衣冠,见贤思齐,做到学先进、赶先进。他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站在前排,勇挑重担,积极组织村“三委”班子成员每周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对工作中出现在苗头性思想及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对工作中的短板及时进行研究调整。他努力带头,坚持将书记带头示范、学习讨论研究、收集民情民意、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将班子成员间的谈心谈话、重大事项采取民主集中作为常态化,强化为民服务宗旨,甘当下村入户调查员、疑难杂症治疗员、为民服务代办员和村民纠纷调解员,用实际行动,承担和践行着各种角色的要义而无怨无悔。
当“为民”村官 贴心服务群众
2003年起至今,忽绍春在村委会工作已近13个年头。他从文书干起,历任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部书记。无论岗位如何变动,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的原则,扎实肯干能干的务实作风受到了镇、村、组及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他坚持为民办事、不贪不占,仅2013年、2014年,经忽绍春同志经手的项目资金共计929.86万元,先后涉及小围埂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小围埂水厂配水主管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等大型项目7个,全部都涉及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他以强的党性、严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的步骤与环节,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项目实施的规范、项项做到了惠民、赢得了民心。
忽绍春同志的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受到了村民的认可。遇到大事小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找忽书记想想办法”。低保户房屋年久失修面临倒塌、苗族兄弟家中儿子考取大学学费路费不够面临失学、回族老人无钱缴纳新农合面临脱保等等,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从个人并不高的工作补助中捐给困难户,并积极主动的向各级各部门反映帮助解决困难,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即便有暂时解决不了的事,但他一样会尽力去想办法,与当事人做好解释,给群众一个回音和满意的答复。
小围埂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个体经营及运输业等为主的农业经济行政村,群众致富门路窄、增收难。由于村集体无集体土地、铺面、山林等资源,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状态。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党组织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引领作用,村“两委”干部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党员、村组干部及致富带头人的意见建议,结合小围埂村土地肥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慢、群众致富视野不开阔等实际,经与部分农户商量,并组织村组干部到州内宾川县等种植葡萄基地参观考察,决定发展葡萄种植。在村“三委”干部和驻村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带动下,在永济桥头租赁农户16亩土地示范种植葡萄。2014年3月,县镇两级将小围埂村确定为“合作股份”试点村,由县委组织部作为挂钩帮扶单位,明确挂钩责任,扎实开展“合作股份”的探索和尝试。目前,示范种植的16亩葡萄已硕果累累,2015年,预计实现经济收益45万元,村经济经济收益将达2.4万元。
当“创新”村官 紧扣发展需要
“不进则退,不思则罔”。作为最基层的村官,与其他村干部相比,忽绍春善于学习借鉴、勤于思考创新,是他及小围埂村“三委”班子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他及小围埂村“三委”班子坚守的信条。比如,小围埂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党群互动双平台(村党员微信群)、村“三委”班子定期例会制、上班签到制、支部活动参与情况通报制、流动党员联系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党员群众预约学习制、村级集体经济“支部+协会”等制度,都是在忽绍春的带领下,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并实践后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得小围埂的各项工作有特色、有亮点,并且成效明显十分明显,村“三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成为永建镇乃至巍山县村级管理的示范点。
有的人刚开始不理解,说“基层干部最重要的就是上级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创新不是基层的事”。但他坚定地回答,时代变了,我们也得与时俱进,工作按部就班、墨守成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村委会的工作无活力、无特色、吃老本,一年不如一年,如果那样,我们就不配“干部”这个称号。每每这个时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口浪尖上,其中的压力与付出,是外人无法体会和感受到的。也有人开玩笑说,“弄这些事,尽玩些虚功,没意思”。但结果是,他和村“三委”顶住压力,一如既往的坚持了下来,在他的带领下,小围埂认真解读当前政策及本村实际,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管理与发展的好经验。截止目前,村里获得了多项荣誉,2012年6月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表彰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集体”,2012年12月被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2012年5月被中共大理州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示范点”,2011年被中共大理州委组织部表彰为“大理州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012年6月被大理州纪委、大理州监察局表彰为“大理州廉政文化示范点”,2014年12月被巍山县禁毒委员会表彰为“巍山县永建地区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2010年被永建镇党委表彰为“先进党总支部”,2014年1月被永建镇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村两委班子”。同时,忽绍春本人也先后被各级表彰,2013年1月被中共巍山县委表彰为“优秀政协委员”,并多次被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村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两委在编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一项项荣誉,既是对村“三委”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班长”忽绍春的最大褒奖。
忆往昔,红河源头,毒害泛滥,各族人民心头痛;看今朝,担当擎旗,民族团结,政通人和履新篇。小围埂,这个民族共融、乘势发展、起步腾飞的村子,在忽绍春等一班人的带领下,明天,将更加美好。
南诏故地“老娘舅”
——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北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苏素馨先进事迹
她,22岁进社区工作,从妙龄到白头;她,31年来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服务社区居民;她,一心为民、扎根基层、任劳任怨,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贴心大妈”、南诏故地“老娘舅”;她,用31年的坚守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她,就是巍山县南诏镇北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苏素馨。
扎根基层 奉献无悔青春
苏素馨,女,白族,1962年6月出生,巍山县南诏镇北街人,是土生土长的巍山城人。1984年,她进入巍山县原北街办事处工作,到如今,已整整31年。31年来,不论条件如何艰苦,始终没有一丝懈怠,更没有一丝埋怨。多年来,面对艰苦的条件、繁重的工作甚至是亲属朋友的不解,从来没有动摇过扎根基层社区的念头,相反,总是以在社区埋头苦干为乐,还自豪地称自己为经验丰富的“老社区干部”,乐于群众“老娘舅”的称呼,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当做自己的根和魂。
率先垂范 坚持身先士卒
身为社区的班长,苏素馨同志注重自身形象,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及身边人,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社区上班,带头打扫卫生、烧开水,做好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件准备工作。工作中,她非常注重加强社区内部工作人员的学习管理,注重调动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沟通协调和合作共事,使社区一班人紧密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她坚持与身边人员进行谈心,仔细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动态、特点和特长,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分工,用其所长,使每个人都能在岗位上发挥好自己的能力。
务实肯干 践行爱党爱民
“社区干部就要务实肯干,社区工作就要服务好广大群众”。这是苏素馨的座右铭,也是她长期在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社区工作面广人少,任务重、情况复杂,工作千头万绪、待遇差,工作内容十分具体、琐碎。但苏素馨总是将名利放在后边,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安心搞好本职工作。她心里有本“活户口”,对辖区居民的家庭、生活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凡涉及到居民的事情,她都能凭口说出,基本情况清清楚楚。她注重抓班子建设,星期一9点总是坚持组织社区“三委”干部集中学习、总结上周工作、安排部署本周工作;她关心困难群众,总是把困难群众、患病群众及贫困党员、老党员的困难放在心上,定期进行走访、关心。在她的倡议下,社区专门组织设立了“党员爱心基金”,竭力帮助困难群众和党员,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深入实际,亲近于民,尽力帮助弱势群体,并积极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工作,及时反映群众的思想、意愿和要求。她善于调处化解邻里纠纷,遇到矛盾和突发事件时她总是不慌不忙、从容面对,能够妥善解决和处理好。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与党员、群众交流交心,她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
多方协调 改善工作环境
北街社区虽地处巍山县城,但多年来办公场所仅有十余平方米,桌椅也很破旧,早已不适应社区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她多方呼吁、积极争取,2013年新建社区办公场所的项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县委将县检察院旧址划拨给社区作为办公场所使用,社区整合各种资金143万元(其中自筹14万元)用来新建和改建了社区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及办公用房20间,社区办公场所总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办公场所建设完成后,她积极向有关单位协调,并筹集资金15万元,购置了电脑等办公用品,设置了社区康复室、图书室,户外安装了健身器材等,强化了社区各项服务功能。
强化创新 壮大集体经济
她热爱本职工作和熟悉业务工作,能根据社区实际,不死板硬套、不照搬照抄,开拓创新,积极围绕本职工作和上级下达的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团结班子成员、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为响应县委政府关于打造“巍山小吃一条街”的号召,她提出将临街的老社区办公场所整体出租,用其中一部分租金收入重新租用地点相对偏僻的办公场所,地段租金差让社区实现租金年收入7万多元,既配合了县委政府工作,又盘活了社区集体经济。在全县“三清洁”活动开展以来,她自己亲任监督组组长,每半月对所辖9个居民小组的环境卫生跑一遍,努力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自觉参与和搞好“三清洁”工作。同时,她还亲自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南街、北街的临街居民户、商铺,并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书249份。在她的组织领导下,县城的管理不断规范,美好、整洁、有序、和谐的古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对打造巍山古城旅游的城市形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苏素馨的带领下,北街社区先后获得“云南省民主法治社区”、“大理州州级文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等表彰奖励。由于她务实肯干、扎实奉献,31年的坚守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肯定,她先后当选为县第十至十四届人大代表和第十三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多次被县、镇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双学双比女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8年,表彰为为州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015年,表彰为州级“三八红旗手”和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