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点”治疗法 走出健康减负路
作者:安阳(龙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8/6 14:50:25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有所感受但获得感不强、有所改变但改变不彻底、老任务有所减轻但新任务不断增加”,具体工作中还处于“一根针穿不完千条线”的窘境,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无疑使基层工作更加纷繁复杂。要真正把基层减负要求落到实处,就要坚持标本兼治,既看疗效更重成效,采取真招、实招、硬招,聚力解决困扰基层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持续走出一条健康减负之路。
把病脉,找“焦点”。身子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这是基层减负路上的顽瘴痼疾。调查研究不深入、贯彻会议走形式、监督考核搞架势等老思想、老方式、老套路早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但还没有完全彻底根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思想是党员干部的精神食粮,思想观念的固化,必然导致工作方式的老化,成为基层减负的绊脚石。只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运用,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才能备足精神食粮,进而行以致远,做到令行禁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源头上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去繁从简、求真务实、高效落实。
抓好药,解“难点”。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说一套做一套,这是基层减负路上最难打败的拦路虎。无法避及的文山会海、无处不在的痕迹管理、改头换面的监督检查,成为了基层减负路上的“中梗阻”。要打通“中梗阻”,必须聚焦难点、出具良方、配好药材,确保药到病除。从当前的情况看,这具良方党中央已经开了出来,但各级各部门在具体配药、入药上却进度不一、标准不一,致使药方应有的药效没有彻底发挥出来。因此,必须督促各级各部门“依方出药”“按时出药”“按量出药”“按质出药”,带头落实好基层减负的各项工作要求,真正让基层有时间、有精力,腾出手来干事创业。
熬好药,治“痛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顶梁柱,为基层发展甘坐冷板凳。可处处不少的请示汇报,一不小心的执纪问责,让基层干部既疲于应付,又心痛心寒。这是基层减负路上最痛的痛点,务必要熬一副好的汤药,解除基层干部的心痛。要树立多理解基层干部、多关心基层干部、多体谅基层干部、多服务基层干部的导向,建立正向激励长效机制,主动为基层“撑腰壮胆”、“打抱不平”,让基层干部心里有温暖、肩头有依靠、脸上有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