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层党建的本质
作者:吴建军 发布时间:2016/7/19 8:22:18
近日,听到不少人议论,说组织部门脱离主业,又是帮助村组党支部盖房子,又是提高村干部待遇,又是帮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盖房子”“发票子”“铺路子”。乍看,这些事好像都与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没有什么关系。但笔者认为,“盖房子”“发票子”“铺路子”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本质。那些认为“非主业”的观点,是不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问题,是对新形势基层党建的本质认识不清的错误认识。我们党走过了95年的历程,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主导的发展思路。革命年代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斗争取得新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无论哪个时期,党的性质没有变,我们党的领导根据不同时期在不断调整着党的定位,党的十八大作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就是要通过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组织部门抓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提高村干部待遇以及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抓住了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本质,解决“桥”与“船”的问题。试想,如果农村基层党员连党组织开会、学习、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党支部的党内活动都不能正常开展,如何谈增强基层党员的组织意识;如果村干部生活待遇、社保、医保以及相应的退出保障都没有,什么人来将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传递到农村群众,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村内开展建设、帮贫扶困等全靠上级拨付资金,甚至连添置办公用品的经费都捉襟见肘,那么如何让党最基层的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巩固党同基层群众的血肉之基。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各个时期取得胜利重要法宝,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提高村干部待遇以及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当下我们党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最实在、最具体、最根本的主业。抓村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盖房子”,就是解决基层党支部学习活动场所的问题,有了活动的场所,才能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增强基层党员的归属感,让党的基层基础更加稳固。抓村干部待遇提高——“发票子”,就是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就是要让这支最直接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更好地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致富,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好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抓村集体经济发展——“铺路子”,就是让村集体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村集体有钱为村民办实事,更好地服务党员和群众。
面对改革开放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只要抓住党的建设本质,就能牵住工作的“牛鼻子”,在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基层党的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好,把服务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做实,才能让广大的基层党员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我们党的执政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