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重在扶“智”
作者:杨世明 发布时间:2016/7/22 8:12:12
据大理日报报道,今年春季开学伊始,漾濞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内读高中的子女,进行免除学费和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和来往交通费的“两免两补”救助扶贫措施,缓解了贫困家庭供书的负担和压力。
在农村边远山区,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患病外,就是与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低下有关。大多数贫困家庭成员受科技和文化教育层次较低,导致家庭生计无法打理。也有的贫困者因素质低下,不靠勤劳致富,而是好吃懒做,“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一直想靠着低保或救济物资来度日。这样的家庭,当子女读到高中等非义务教育阶段时,因家庭“思想”和“经济”方面的“双贫困”而导致辍学,依靠子女来脱贫致富的希望就随之破灭。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是教育扶贫的根本所在。如果说给贫困家庭送去救济金或救济物,只解一时之困难的话,那么扶助贫困家庭供养子女去学校深造,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让知识去改变他们贫困的命运,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事。
因此,各级在扶贫中不仅要加强贫困地区的住房、道路、学校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要像漾濞县一样,进行教育扶贫方面的创新,多救助几个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努力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科技和文化素质。这样,彻底地挖掉“穷根”,真正地脱去“穷帽”的愿景才能早日实现。
下一篇: 让“新乡贤”助力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