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来
作者:涂序波、董建勋 发布时间:2016/9/19 14:21:44
9月8日,记者来到永平县曲硐镇采访,仿佛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村中道路宽了,有的铺上青石板,有的浇铸混凝土,边沟里汩汩地流着清水,路边树荫下,老人们在下棋、打牌,村中央,一块7500多平方米的“黄金”地块,正在建设球场和公园。
“为全面提升曲硐村镇面貌,自2014年以来,已投资和计划投资金额4.5亿元,村里每天都在变。”曲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开发领导组办公室主任范支军介绍。
永平县曲硐镇的蜕变,是我州广大农村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如今,无论是鹤庆县的草海镇,还是巍山县的青华乡,环境日新月异是广大群众的切身感受。大理州住建局局长杜淑敢说,近年来,我州把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不断健全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地方法规,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规范村庄规划管理,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全州广大农村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确保村庄规划建设依法依规进行,我州先后颁布实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明确村庄规划编制程序,规范审批执法程序,细化村庄规划建设控制标准及村庄规划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完善建制,充实村庄规划建设管理队伍,基层规划管理力量显著提升。
为确保村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我州在2012年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所有村庄规划编制,现在又对33个乡镇开展新一轮总规修改工作,对24个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启动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遵循“政府主导、村民参与、需求导向、方便实施”的总体要求,全州1255个美丽乡村、传统村落、重要交通沿线、城市周边、重点旅游区及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村庄正在开展第二期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工程。
为确保村庄规划建设少走弯路,我州以示范带动引领,积极探索保护传统村落方法。去年,我州列入省村寨示范村68个、省级农危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示范村50个,争取省级信贷资金1.4亿元;全州共有9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第一、二、三批名录,占全省总数的18.7%,位居全省第一。目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先后争取到37个传统村落1.25亿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支持,2016年40个村已列入中央专项补助资金补助范围,为有效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加足马力加快推进“一水两污”项目建设。我州共列入省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项目141个,其中108个项目已争取资金2.7亿元,已开工建设54个,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目前,全州乡镇垃圾处理率达85%,供水普及率达95%。
按照“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划未来”的思路,大理市正积极探索村庄规划网格化管理,市、镇、村组、专管员四级联动,不断规范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秩序。从2016年起,该市每年投入600万元资金,以自然村为单位,由各乡镇按辖区自然村划分巡查管理网格,建立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制度;围绕洱海流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目标,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包镇、镇领导及市级部门包村、村组干部包组的巡查管理机制;通过乡镇审查、市级复核、分类处置,全力整治私搭乱建,对在建项目做到100%纳入整治、100%整改到位、100%挂牌公示;全面推行村庄建设现场公示制度,所有村庄在建项目坚持做到100%挂牌公式,依法按程序办理乡村规划许可,并推行挂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村庄规划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多规合一”的工作思路,全面修编村庄规划;健全农村建房审批机制,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和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强乡镇综合巡查执法队伍,推行违法建设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