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凤:万物皆可歌
来源: 作者: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0 10:34:13
在李彩凤的世界里,声音是她与世间万物沟通的媒介。她的歌声中,有清脆婉转的鸟鸣,也有献给大地和自然的赞歌。她一路把山歌唱到昆明、唱到北京,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
彝山深处踏歌来
大理州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藏在蜿蜒山路的尽头,苍翠群山环抱着这个神秘、古朴、美丽的村庄,李彩凤就出生在这里。作为全国闻名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弥渡民间素有唱山歌、调子的传统。从记事起,只要别人唱歌,李彩凤几乎听一遍就能记住,就算难度大的,第二天也能唱个大概。“我可能从会说话起就会听歌了,一个人迷上什么,就会废寝忘食地去学,不一定要人教。”李彩凤这样解释自己的音乐天赋。
“土改”期间,李彩凤经常跟随父亲参加群众大会。当时,到村里来的“土改”工作队员大多是文化人,会唱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在朵祜龙神祠前的打歌场,李彩凤接触到大量彝族古调外的歌曲。“土改”结束后,李彩凤的好嗓子得到广泛认可,并作为骨干,代表学校到外地演出。1958年,李彩凤被选入五一公社(今寅街镇)歌舞团,由她演唱的《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等当地民歌、小调倍受观众喜爱。年仅16岁,李彩凤就成为声名远扬的“调子客”(彝语意为“唱歌动听的人”)。
1959年,李彩凤获得了在电影《五朵金花》中表演的机会。站在大理三月街的对歌台上,李彩凤忘情地演唱,为观众留下了一曲难忘的《弥渡山歌》。李彩凤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云南省歌舞团的关注。面对来之不易的邀约,考虑到家中缺少劳动力,她最终选择留在家乡。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李彩凤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种田砍柴,养猪放羊。漫长岁月中,她用歌声抒发生活的喜乐悲苦,山川田野、飞鸟游鱼也源源不断地为她提供创作素材。“星星和月亮在一起,珍珠和玛瑙在一起,庄稼和土地在一起,鱼和水在一起,针和线在一起,彝家女总是离不开彝乡的蓝天和绿地。”她将从生活中汲取的灵感化为动听的旋律,借歌声释放情绪。
山歌唱进最高学府
改革开放后,山歌小调重获新生,开始登上舞台、走入荧屏,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1997年,中央电视台派出节目组到朵祜村采访李彩凤,她当众演唱了一曲《放羊调》。不久后,大江南北的电视观众通过央视一套播出的纪录片《小河淌水的地方》,聆听了这段来自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由李彩凤演唱的《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等云南民歌,也先后在央视西部频道、音乐频道等平台播出。除了登上电视荧屏,李彩凤还把山歌唱进了中国最高学府。
2006年1月5日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灯火辉煌,一场名为“聆听云南”的音乐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黑七腊白啊,满脸红彤彤,络腮胡子旺……”作为第一乐章的开场曲,由李彩凤演唱的彝族英雄史诗《黑七腊白》技惊四座。台下上千名北大学子惊讶地盯着台上那个小个子、身材微胖的彝族老妈妈,难以置信这浑厚悠远的歌声竟出自她口中。
作为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专场音乐会,担纲演出的还是俄罗斯爱乐乐团,为何选择如此别具一格的开场?很快,李彩凤用美妙的歌声打消了听众的疑虑。她的声音高亢时堪比林中云雀,清越高远;低沉时犹如暗夜星辰,沉郁深邃。听众随着歌声踏入时空隧道,与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共同走过一条光明与荆棘并存的长路。一曲唱罢,掌声雷动,台下高呼:“大妈,再来一首!”李彩凤便又清唱一曲《弥渡山歌》。在全场师生的掌声中,李彩凤泪流满面地说:“我没学过唱歌,但今天晚上,我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声承载民族文化
2012年,李彩凤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渡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李彩凤受邀参与大理州图书馆数字化音视频资料库建设,录制了《彝族画匠歌》《盘田人》等歌曲。如今,79岁的李彩凤拥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等多种身份。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都唱;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教。”若是乡亲在街头遇到李彩凤,请她唱一段,她也毫不扭捏,张口就来。“我年纪大了,就想趁着身体还好,把自己会唱的民歌整理出来。”让李彩凤无奈的是,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热衷远超民族文化。“在我们村里,能把这些民歌唱完整的人不多了。”她最担心古老的彝族山歌面临失传。
李彩凤的儿子李毕耗费数年时间,将母亲会唱的山歌逐一记录在册。目前,已经记录、翻译、整理出500余首彝族情歌、山歌,并编印成书。母子俩还携手将民歌带进牛街民族中学、密祉中学、朵祜完小等校园,开办弥渡民歌讲座,为广大师生讲解弥渡民歌的文化背景、传承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等。李彩凤先后收授了9个徒弟,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仅17岁。
精力充沛的李彩凤一刻也闲不下来。从2017年起,她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寅街镇政府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弥渡民歌抢救性记录工作。从2019年至今,李毕把母亲演唱的颇具民族特色的朵祜彝族山歌、调子发布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获得大量关注和点赞。“日子好过了,心里美了,就想唱给更多人听。”李彩凤希望,更多人听懂她歌声中饱含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生活,深刻理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为何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