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人才流量” 成为 “人才留量”
来源: 作者:云岭先锋网 发布时间:2024/12/4 11:05:50
当今时代,人才已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县市及乡镇地区积极投身人才引进大潮,这本是谋求突破与振兴的明智之举。然而,在这股热潮里“重引进、轻培养”的问题逐渐凸显。人才引进后,培养机制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人才发展遇阻,当初费尽心思引进的人才,因看不到发展前景而心生去意,这不仅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也让地方的引才努力功亏一篑,在人才招引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信誉与吸引力。
人才引进固然重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地方注入新鲜血液,快速充实人才队伍,但如果仅仅将目光聚焦于“引人”,而忽视后续的培养与留存,那所谓的“人才流量”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繁荣,难以真正转化为持续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
“重引进、轻培养”恰似买椟还珠,不能只看重人才引进的表面数字,而忽视了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人才引进只是开端,如同播下良种,若缺乏后续培育,种子难以成长、开花结果。缺乏系统培养,人才知识老化、技能停滞、创新受限,对地方长远发展难有实质推动。
要将“人才流量”转变为“人才留量”,需全方位构建人才培养与服务体系。各地应结合自身定位与产业特色,制定多层次培养计划,提升人才承载能力。比如,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基层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助其成长;为专业人才提供进修与科研资源,支持其深耕专业领域,实现人才与地方发展双赢,增强人才归属感与忠诚度。同时,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构建多元产业格局,为人才搭建广阔舞台。乡镇地区可凭借本土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条件,解决人才生活后顾之忧,从住房、子女教育到医疗保障,全方位营造宜才环境。良好的人才生态同样不可或缺。需要建立公平公正、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激励机制,奖励突出贡献者,激发人才热情与创造力;倡导包容文化,宽容失败,营造和谐人文氛围,让人才安心扎根。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工作应立足长远,精心培育,筑牢承载根基,优化人才生态,将“人才流量”切实转化为“人才留量”,释放人才最大效能,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智力动力,实现人才与地方共荣发展的良性循环。
张建霞(泸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