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社局:抓实“四个环节”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6/27 9:57:10
2024年,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结合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要求转化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务实举措,不断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精准组织、长效稳岗”工作机制,细化“建机制、优服务、清底数、提技能”四项举措,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增收持续有力。一季度,我州实现转移就业12.7万人,实现务工收入3.91亿元。
抓实组织领导,构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形成州政府领导牵头负总责,人社部门牵头抓落实,州、县(市)、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常态化高位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农增收重要事项纳入州委、州政府议事内容。2024年,州委、州政府首次召集州、县(市)、乡、村四级多个部门召开2024年迪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暨“百日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议,锚定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和省外转移就业不低于上一年的年度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动工作落实。2023年11月底,丽香铁路通车以来,政府投入10万元专项资金,免费为迪庆籍外出务工人员购买务工返岗车票,发放返岗“暖心包”,开通省外务工专列6列、专车22辆、专机1架次,持续加大集中输送保障力度,不断提升组织化转移就业工作效能。一季度,我州累计通过专列、专机、专车等多种输送渠道,组织化输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1867人,占省外转移就业人数的21%。
抓实劳务协作,优化转移服务模式。推行“基层党组织+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农村劳动力”联动转移模式和“五长制”服务管理模式,着力解决政府组织输出与市场脱节问题。持续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劳务合作,在迪庆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上海宝山区、杨浦区和广东省东莞市、惠州市等地区依托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建立4个省外劳务工作站,签订5份劳务协作协议。派出4个工作组共17人次到上海、广东、山东、西藏等务工地开展稳岗扩岗工作4批次,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4个次,建立省外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库50余期1.28万个。省外务工地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扩大到广东、山东、西藏、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
抓实底数核查,岗位供需精准匹配。坚持把摸清底数作为做好转移就业的前置条件,充分发动基层人社干部、村组干部、农村劳动力信息员、农村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铁脚板”力量,走村入户做细做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性工作。立足早转、快转、多转,组织4个专项工作队伍38人次,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30场次,发放务工宣传册、岗位信息表等1.2万份。依托大喇叭、宣传栏、村民会议等方式详细介绍外出务工薪资待遇、生活保障等情况,切实打消群众顾虑,变“要我出去”为“我要出去”,积极营造良好的务工氛围。选树余致富、归求区批、和艳群等10余名就业增收致富典型,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激励群众积极外出务工。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开展乡镇巡回招聘会,进村入户把岗位信息精准送达每一名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2024年,我州共组织各类招聘会50场次,623家企业参与,收集发布15649个岗位,6400余人次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00余人实现就业。
抓实技能支撑,端牢岗位就业饭碗。将“技能云南行动”和用人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统筹各行业部门资源,积极推行“一培双证”模式,坚持“用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就组织什么样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有5677人次参与技能培训。通过提升转移就业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岗位竞争力,促使转移劳动力获得更好的待遇。目前,迪庆籍省外就业人员中成为企业骨干的已有180余人,带动外出的群众达到1300多人,分别占省外就业的2.1%、15.3%,月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