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先锋党刊关注——迪庆州:牧区流动宣讲 传递党的声音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7/12 10:36:39
“上课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委党校牧区流动党校卓玛老师的召集下,小中甸镇天保牧场上的党员群众纷纷聚拢,围坐在一起聆听老师讲授党的政策和农牧知识。这是迪庆州22年来坚持开展“牧区流动党校”的一幕。
立足迪庆州半农半牧区域多、群众居住分散、农牧民流动性大的实际,香格里拉市创建了牧区流动党校,着力打造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学习阵地。除了香格里拉市,牧区流动党校逐步在迪庆州其他地区开展活动。
香格里拉市委党校牧区流动党校卓玛老师在建塘镇吉迪村宣讲
让流动宣讲“活起来”
一大早,讲师卓玛和同事带上电视机、功放机、发电机等电教设备和音像教学资料,来到天保牧场,以现场解读、即问即答和电教化方式,宣传党的最新政策和实用技术知识。
“我们结合各个牧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单独授课、联合授课、集中授课等形式,深入到高原牧区、田间地头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卓玛说,当地专门选派优秀教师用普通话、民族语言以及香格里拉方言录制音频党课,在“七彩云端”“永远的香格里拉”“村村响”等平台播放,让群众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真正搞明白、弄清楚。
近年来,牧区流动党校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渠道,因时、因地、因人、因需施教。课堂可大可小,学员可多可少,以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的方式,送教入村、送教进山。
让流动宣讲“热起来”
针对部分高龄农牧民党员及群众文化水平低等问题,牧区流动党校经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后,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配备,协调联合农业、畜牧、卫生、扶贫、教育等部门,建立了由党的理论骨干、基层干部、农牧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牧区党员讲师队伍。
小中甸镇和平村拉扎村民小组组长格茸汪扎说:“老师们身怀绝技,不仅给我们讲党的政策和知识,还给我们讲红色故事、教我们唱红歌、给我们播放电影、搞农技知识竞赛和歌舞活动,大家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掌握了很多技术。”
牧区流动党校还开设“歌声中的党史”“地方红色故事”课堂,用熟悉的语言、动听的民歌、亲切的互动开展教学,变“单一说教”为“多形式视听”教育,为牧区群众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
让流动宣讲“实起来”
结合“三农”工作需要和农牧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牧区流动党校每年安排1至2个月时间进乡入村开展宣传教育。
今年35岁的吹丹是拉扎村民小组的一名党员。他说,以前村民日常很少讲汉语,对党的方针政策多是一知半解。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参加牧区流动党校的培训,村民们不仅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深入理解,还学习到了农牧知识。吹丹告诉记者,牧区流动党校教师结合牧区实际情况,对牧区党员和群众分期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近5年来,牧区流动党校共外出培训1000多个课时,累计培训近2万人次。
据迪庆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牧区流动党校坚持党校姓党,深入到雪山牧场、高山峡谷、海拔4000多米的虫草山等地,大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宣传工作,把党的声音和政策传播到各族群众中,成为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便民解忧的“服务站”、助农增收的“加速器”,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吉波角”(藏语意为“组织送来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