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作者: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8/14 10:41:54
夏日的金沙江岸绿荫遍野,鸟语蝉鸣。明媚的阳光下,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兴隆村打芝坝三组党员张武欣正忙碌在养殖场中,查看土鸡生长情况。
张武欣是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也是兴隆村的“创业能手”。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村人才,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立香格里拉市兴欣养殖有限公司,在虎跳峡镇至五境乡沿江一线带动土鸡养殖600余户,还立足兴隆村黑木耳产业生产状况,组织农户开展裸露地带补种、树苗施肥和修剪等人工抚育,保证农户有技术依托和销售渠道。
张武欣是迪庆州发展培养的众多乡土人才之一。近年来,迪庆州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乡土人才,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截至目前,迪庆州共有各类乡土人才18057人。
在地处梅里雪山南坡的德钦县云岭乡果念村八里达小组,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澜沧江十八道弯、白马雪山、碧罗雪山、神女峰等自然风光,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年轻的藏族女孩边玛永宗在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乡村旅游,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排头兵”。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22年9月,边玛永宗被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治理员。为了改变家乡,她着手规划徒步线路,通过发布家乡的美景视频、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制品逐渐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并带领村民建设民宿、为游客提供马匹和向导服务,曾经偏远寂静的乡村如今热闹非凡,焕发出勃勃生机。2023年,八里达组28户人家的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18.3万元,村民为游客提供马匹和向导服务收入约38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立足迪庆州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四大主导产业,迪庆州坚持全面培养,补齐短板,大力开展实施农村能人培养计划和劳动力技能提升,同时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为乡土人才搭建学习平台。近三年来,迪庆州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403场,培训群众43355人,完成培育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带头人1241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种植大户238人次,选送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外出培训1248人,请进专家实地指导,对乡土人才“传帮带”以开堂授课、实地教学220场次。
同时,坚持科技引领,强化产学研融合,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难题和产业短板破题攻坚,形成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科技服务模式。目前,迪庆州共建立13个科技专家工作站;有省级科技特派员100人,州级科技特派员100人。各级科技特派员至各乡镇对接当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27家,结对帮带本土科技人员291名。
如今,迪庆高原更多的乡土人才在家门口施展拳脚、建功立业,无数的“千里马”汇聚成有能力、有知识、有情怀、有担当的乡土人才队伍,为迪庆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