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书写基层减负“里”字篇章
来源: 作者:云岭先锋网 发布时间:2025/1/8 17:01:13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减负的征途,是一场深刻而持久的变革。必须对症下药以校准方向,推动基层减负往根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让基层干部尽情释放干事创业活力,让基层真正成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对形式主义之赘,下源头治理之药,让基层减负“往根里走”。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能因时就势“换装变型”“迭代升级”,为基层减负必须善于从上到下、寻根溯源,从源头上找准病灶、直击痛点。必须看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减负政策不能简单“复制粘贴”,减负措施更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运作体制上,着力转变陈旧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模式,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开解决问题的会,发实质内容的文。在考核机制上,坚持结果导向,全面优化考核内容,突出重点指标,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使基层干部能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专注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
对官僚主义之虚,下实干实绩之药,让基层减负“往实里走”。基层有些“官僚主义”干部,只“唱功”而不“做功”,高高在上不愿意深入一线,根据上级部署“依葫芦画瓢”,具体落实时又“击鼓传花”,喜欢搞一些有利于“升官晋爵”的“显绩”,拒绝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绩”的为民实事。为基层减负,根本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键是要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等问题,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要按照权责统一标准,明确基层各部门权责清单,破除以属地管理等名义产生的“任意摊派”等现象。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干事创业的基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对事务主义之繁,下为民服务之药,让基层减负“往心里走”。基层减负与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紧密相连。减负成效的好坏,不能简简单单用数字量化,要看基层干部清清爽爽的干事创业精气神,看群众对基层干部新面貌、新状态的客观评价。基层陷入事务主义“怪圈”,不单单有干部自身对工作不加以思考、“机械式”执行命令的原因,也有任务繁重复杂、疲于应付检查考核的缘故。因此要突出整治盲目“压担子、甩包袱、给任务”的问题,减少“数”之堆砌,健全事项准入机制,化解基层“超载重荷”难题。让基层干部从事务主义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才能让基层工作回归真情的本质、回归服务群众的本位,让基层干部得以将时间精力投入“田间地头”,从而将每一分精力都用在“刀刃上”,精准服务于群众和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