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至28日,云南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在丽江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会议强调,发展乡村旅游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发展乡村旅游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现实需要。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共享乡村旅游成果,实现了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十三五”以来,全省实施文化旅游扶贫项目超过1万个,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旅游者11.64亿人次,占全省接待人次的39.87%,乡村旅游收入8601.4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3.67%,累计直接从业人员60万人、间接就业210万人,累计综合带动80.65万脱贫人口增收脱贫,乡村旅游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机遇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清重要意义、把握工作重点,以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高效务实的举措,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守正创新,重点抓好顶层设计、项目建设、品质提升、产品供给、智慧建设、人才培养、典型推广等重点工作,形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文旅行业的更大贡献。会议还提出,“十四五”时期,云南省将重点围绕“一环、两带、六中心”的发展布局,重点规划100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1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和50条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1000个山美、水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省级层面要抓紧研究出台“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遴选指标体系,推动省级乡村旅游线路产品策划编制。到今年底,每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2个)要重点打造2个以上乡村旅游精品,每个省级旅游名村(213个)至少打造1个乡村旅游精品;到2024年,全省建成半山酒店300家、重点旅游民宿2000家,每个州(市)至少推出2个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全省推出5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娄可伟、省乡村振兴局一级巡视员陈国宝、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田锐文、省供销集团董事长娄垂新,省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李钰、腾云信息科技公司副总裁王磊,省民宗委、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分管副局长、资源开发科科长以及乡村振兴重点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参加会议。娄可伟、陈国宝、田锐文等分别在会上致辞。


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仙人洞村、昆明市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省健康产业集团、省供销集团等6家单位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实地调研了丽江样样红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听取了旅游反哺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