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这十年”: 守住生态最美底色
作者: 发布时间:2022/6/30 15:48:16 点击率:0
6月28日,“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 “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就全市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主要工作进展及成效作具体介绍,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主任的丽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制定完善了《丽江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形成了政府主导、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口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程海水质稳定在Ⅳ类(pH、氟化物除外),拉市海水质保持Ⅲ类,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保持Ⅱ类;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21年全市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1.4%,市控以上地表水(包括湖库)I—III类水体比例为86.7%,分别同比增长5%、4.6%;辖区内未发生较大、特大的环境污染事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抓手,逐步构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丽江市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申报了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17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累计命名323个市级生态村。累计创建绿色单位195家。成功申报1县2镇5企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永胜县、华坪县、玉龙县列入全省“美丽县城”重点创建县。2021年7月华坪县入选全国第一批1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之一,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项目587.48万亩,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23万亩,实施退耕还草工程9.9万亩,在全省第一家完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管理,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成全省样板。加大湿地保护恢复,截至2021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9.97%,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22%。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丽江绿色本底充分彰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更加突出。三、全力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丽江市各级各部门坚决扛牢扛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刻反思、深刻查摆、严肃查处、坚决整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组指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上率下、一线推进,确保督察反馈问题在“条”“块”管理角度得到全面深入整改。目前全市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5次督察反馈问题合计186个,已整改完成168个,整改总完成率90.32%,其中:2016年至2019年第一轮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167项已全部整改完成。四、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蓝天净土生态优势更加厚植(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丽江城市管理条例》,管控城市扬尘污染;推动完成油品升级,全面供应国五标准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开展工业炉窑排查整治,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市保留煤矿由2016年的62个减少到2021年的16个,削减规划煤炭生产能力557万吨/年;绿色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453万千瓦。全市逐步建立了10家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在全省首家完成检验机构与市级、省级环保部门“三级”联网,实现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环保达标监管,淘汰黄标车5321辆。《2021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全省排名第一位;城市政府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1.94,全省排名第一位。(二)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全面构建完善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各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和督察体系不断完善;完成111条(个)、2190千米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划定完成率100%;2021年全省河湖长制年度考核中丽江市为优秀,全省排名第二。出台了《丽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全面实施全市1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6个“千吨万人”和34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地下水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心城区共整治封填城区各类地下水井699口。全市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从2016年的40.53%提升到2020年70.31%。制定《丽江市漾弓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办法》,重点流域治理措施不断完善。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退、减、调、治、管”的治湖举措,相继制定出台了程海、泸沽湖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保护治理规划、总体规划等法规规划,制定了程海、泸沽湖、拉市海保护“十严禁”、保护治理任务清单、保护治理问题清单、负面清单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革命性措施抓好高原湖泊保护治理。2021年度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泸沽湖、拉市海等10个河湖水库获得“省级美丽河湖”荣誉,泸沽湖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三)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共修复矿山169个,修复面积662.17公顷;全面完成了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第一轮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整治企业整治任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样和200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全市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开展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1532个,治理率为32.53%。设立危险废物处置经营单位5家,丽江市医疗废物处置新建项目顺利投产运营,全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100%。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1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2020年丽江市《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评估为优秀。(四)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持续锁定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农业源、机动车4个重点领域,层层分解减排指标,全面落实减排责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圆满完成省级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省生态环境厅对2017—2019年度各州(市)环保约束性指标考核中,丽江市考核结果持续保持优秀。五、全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治理措施明显加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45.62亿元,其中泸沽湖、程海、拉市海流域保护治理投入资金18.3亿元。(一)重点流域治理力度明显增强。“三湖”流域实施了环湖截污治污、农户搬迁安置、环湖生态廊道和环湖栈道建设、程海补水、智慧环保等项目,泸沽湖、程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完工率100%。泸沽湖流域沿湖污水收集率90%以上,垃圾收集率95%以上。程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水利骨干应急补水工程主体工程于2020年9月实现通水;程海集镇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拉市海流域全面禁渔禁牧,全面取缔湖面旅游活动,拆除违法违规建筑9.3万平方米;将马场从54个减少至7个,马匹从4500余匹减少至1500匹;越冬候鸟数量从2016年的9.8万只增加到2020年的12.2万只,实现了“人退鸟进”,成为“观鸟圣地、研学天堂”。(二)城市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投入13.75亿元(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投入6.22亿元,城市污水治理投入7.53亿元)开展城市“两污”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有效提升。(三)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圆满完成了《丽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办法(2018—2020年)》各项计划目标任务,在全省三年行动考核验收中,丽江市在全省排名第二。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日趋牢固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6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94起,收缴罚款2962.9万元,其中适用新《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停产治理22起,查封扣押9起、按日连续处罚1起、移送公安21起。七、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发展“三张牌”,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清洁载能产业成为丽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金沙江干流六个梯级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截止2021年丽江市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规模达1463万千瓦,占全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的16%。清洁载能产业产值累计完成305.1亿元,年均增长49.5%;加快全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7亿元,全市共创建云南省美丽乡村82个。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已建成光伏提水站63座,开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59个。大力培育1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全市特色农产业基地规模达到193万亩,形成了以古城高山花卉、玉龙道地中药材、永胜软籽石榴、华坪有机芒果、宁蒗优质苹果为代表的“一县一业”绿色产业发展格局。谋划推进“一库五园”项目,积极实施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2017年3月,丽江中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通气,中缅管道天然气正式进入丽江,共建成城镇天然气管道200余公里,拥有天然气商业用户160户,居民用户4万余户,丽江步入管道天然气时代。实践证明,生态美,是丽江最美的底色;生态优,是丽江高质量发展最大最优的基础和方向。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凝聚起了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共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立足新阶段,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扛稳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丽江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