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以“五抓五突破”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5/29 14:50:43 点击率: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景谷以“五抓五突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党始终成为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抓思想建党,力求在凝聚发展共识上有突破
县委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理论武装,切实做到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武装先行,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强化教育学习。按照中央提出的思想建党新要求,认真执行党的各项学习教育制度,落实好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制度,推行县级党员领导带头讲党课、党员干部定期上党课等做法,推进学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让党员干部树牢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激励鞭策党员干部更好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让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再兴学习风气,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着力解决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法治意识弱化等问题。二是强化思想文化宣传。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群众教育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宣传好党的主张和方针政策,宣传好全县发展的各项重要举措,宣传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宣传好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先进典型,把全县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共识凝聚到闯出跨越式发展上来,把群众思想汇聚到重建家园、发展致富上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团结鼓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抓执政基础,力求在增强服务能力上有突破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坚持以“8433”创建思路为总抓手,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落脚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一是着力推进强基惠农工程。深入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等工作。今年,在45个村(社区)全面推开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工商、扶贫等8部门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和梳理项目,建立项目库,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把试点村建成示范村。县直单位部门通过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部门资金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等,在扶贫挂钩村启动“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级服务能力。落实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全县今年安排1000万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原红色信贷),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农村党员率先实现收入倍增,引领农民增收致富。二是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优化各领域党组织设置,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组织覆盖,具备建立党组织的,加快建立党组织。同时配齐工委班子,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自身建设,强化领导和指导,规范组织生活,促进作用发挥。三是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化农村组织设置。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常态化。结合年度分类定级,对所辖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底数,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带头人不胜任、发展思路不清、组织生活不严格不规范、管理不民主不公开、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和工作流程,抓好整改落实。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正式党员50人以上的行政村设立党总支部,3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党支部,提倡党支部书记兼任村民小组长,党员数不足3名的纳入邻近村民小组党支部管理。在以建制村、村民小组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办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和各种联合体上。四是着力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35个未达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结合地震恢复重建、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活动场所建设向村民小组延伸。严格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书报、有制度“五有”标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配套活动场所。进一步整治活动场所“行政化”倾向,解决干部办公室安排不合理而导致活动场所服务功能缺失问题。五是着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执行好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老中青梯次配备干部,合理搭配乡科级领导班子,选优配强单位“一把手”,严格按照干部职数配备干部,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作用,注重在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识别和检验干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群众意见大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把政治强、事业心强、能力强的好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建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培训,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对常务书记、指导员、大学生村官“三支队伍”加强教育管理,促进作用发挥。严格程序和标准发展党员,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制定发展党员年度计划,在农村党组织中全面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的“双带双培养”。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对徒有其名、不起作用的党员,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丧失党员条件的,积极稳妥进行处置,纯洁党员队伍。六是着力稳步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制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度表,完善技术支撑,结合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梳理服务事项、规范工作流程,逐步实现服务资源进平台、审批事项进平台。及时编写操作流程教材,加强业务骨干培训。加快推进远程教育优化升级,推进远程教育与综合服务平台资源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发展能力。
抓作风建设,力求在树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上有突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继续不留死角地深改作风。一是深化教育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县处级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秉公用权、勤政廉政、修身自律,引领和促进各级党员干部力改深改作风。二是严肃整治身边的不正之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碗的勇气,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和革除“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坚决整治精神颓废、庸懒散拖、揽功诿过、不干实事、落实打折等不良作风;坚决整治弄虚作假、滥用职权、以公徇私、吃拿卡要等影响恶劣问题;坚决整治谋人不谋事、拉帮结派、吹捧奉承等不良诟病,对顶风违纪者坚决依纪依法从严惩处,对屡教不改者坚决采取组织和纪律措施严肃处理,坚决防止作风问题反弹。三是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旗帜鲜明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建平台,让“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成为选用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四是以工作的落实促进作风的转变。狠抓县委决策部署落实、狠抓工作推进的督查督办,常态化开展政风行风和干部作风明察暗访,加大问效问责和奖惩力度,奖惩分明、以查促改,注重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锤炼和检验干部作风,注重在服务群众上体现作风转变,严抓党风政风,带好社风民风。
抓制度约束,力求在发挥制度治党理政上有突破
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一是在健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继续深化建章立制、树规立矩,推进各级各领域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治理源头、管权管事管人。改进和健全议事决策、党务公开、党内生活、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干部学习教育、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制度规定,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创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等方面制度机制。二是在落实制度上下功夫。把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模范遵守作为执行制度的关键,强化制度落实的监督,提高制度执行效率,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问责力度,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维护制度的权威,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管住干部行为,让各项制度成为党员干部履职干事、服务群众、改进作风的行为准则和刚性约束。
抓反腐倡廉,力求在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上有突破
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反腐倡廉新常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执纪监督责任,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预防在先、警示在前,充分发挥景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作用,截止2015年4月,共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村委会等104个单位、2529人次党员领导干部接受警示教育,通过落实学习制度和开展警示教育,让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法学纪,抓实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既坚决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又着力从基层抓起,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依纪依法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方位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干部行为,加快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景谷实现跨越发展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