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杂志关注云南墨江:“组团式”帮扶之花绽放哈尼山乡
来源:中国人才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6 17:48:29
《中国人才》杂志2025年4月(总第616期)
一线报道栏目刊发云南墨江“组团式帮扶”文章
——“组团式”帮扶之花绽放哈尼山乡
上海,是我国最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
千里之外的云南墨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望不尽的重重青山。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金秋时节,山风等来了海浪。2023年8月,沪滇“组团式”帮扶墨江工作启动,来自上海的20名专家人才把学校、医院“搬”进的大山,并着力“造血”培育产业、培养人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续写着山乡巨变的新时代篇章,讲述了山风和海浪相拥的动人故事。
组团奔赴,不以山海为远
墨江县有12镇3乡、169个村(社区),哈尼族群众占总人口的63.3%,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神奇的科普特性和生物多样性,孕育了神奇的双胞文化现象,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美誉。但墨江发展较为落后,教育与医疗领域的人才匮乏问题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山有呼,海有应。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作为墨江县定点帮扶单位,高度重视当地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补齐教育、医疗发展短板,多方协调,依托东西部协作积极探索“沪滇”特色的帮扶路径和沪滇协作机制,创新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20名专家人才进驻墨江县人民医院和墨江一中开展帮扶工作。
专家人才团到岗后,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传帮带”,实现帮扶团队与本地人才队伍深度融合。
为更好借智作为,墨江县制定《上海市对口帮扶墨江县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任务清单》,印发教育医疗帮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有力有序推动帮扶工作落细落地落实。
医者仁心,不以天涯为遥
2025年3月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帮扶专家徐赫带领下,墨江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因喉部寄生蚂蟥导致反复咳血的患者,这是墨江县电子喉镜下声门活体异物取出技术的首次突破。
在过去的一年多,墨江医疗史上的“第一次”不断在县人民医院上演。
2023年8月,跨越2700多公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团队一路南下,来到墨江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医疗帮扶”行动——
通过“1+1+8”帮扶模式,以挂任墨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医疗骨干等方式,针对医院薄弱科室,建立短期、中长期清单式帮扶,帮助开展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和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建设,以“输血”变“造血”,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数字亦是佐证:帮扶团队带领医院各科室开展了62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技术空白,开创了多个首例。比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倪磊和钟杉指导完成了首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心血管内科的朱天奇和罗庆志则从死亡线上成功抢救了一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58岁患者;邓漾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联合脏器切除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消化内科周春华主任完成了首例放大胃镜精查+首例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截至2024年10月,墨江县人民医院在上海帮扶专家团队的协助下,医院门诊接诊555819人次,比同期增长20.4%;出院49901人次,比同期增长18.2%;手术9233台次,比同期增长24.8%;外转患者1120人次,比同期下降38.0%。
此外,在帮扶专家的指导下,医院还修订完善了900余项管理制度,规范了200多项岗位职责,挂牌了16个专家工作站,启动了西院区,完成了县域内15个科室的优质护理病房验收;通过上海专家团队的“师带徒”模式,已有24名当地医生能够独立开展新技术;对墨江县辖区内15个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开展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培训36场次,培训医务人员2214人次,帮助墨江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数字背后,是上海专家团队和当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与坚守,亦是“组团式”帮扶帮到“心”上,扶到“根”上的见证。
有教无类,不以东西为界
帮扶,让墨江的教育行业逐步向上拔节。
来自上海金山中学的姜炜星既是墨江一中校长,也兼任物理老师。与他一起帮扶一中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等6所学校的9名骨干教师。
帮扶团队抵达墨江,就立即对墨江一中管理模式、绩效评价机制、课堂教学结构及2023年高考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
“我们很想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可成绩提升很慢。”“我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希望老师可以教我一些方法。”
跨地区、跨民族的教育帮扶,究竟从何下手?学生的期待,对知识的渴求,又该如何回应?
调研后,帮扶团队积极推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专家以及上海市各区名师名校长与墨江一中对接,多方争取人力和资金支持;
全面推进培优提弱、家校协作机制,细化毕业班跟进措施;
积极组织毕业班任课教师参加高考评价会、听取专家讲座,提升考试研究和质量分析能力,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教学计划;
积极推行二次备课和教学预设模式,促进课堂教学从“规范五环节”到“优化微环节”的转变;
制定《墨江一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安排5名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同金山区教育人才结对学习;
创新开展“双师课堂”、沪滇“远程同步课堂”,通过名师引领、联合教研等途径,帮助本土教师创新理念、更新知识、革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推广开展“留墨成金”系列学科讲座,从主题教研、学科科研等方面重塑校本教学资源体系,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入强大的人才支撑;
制定城区优质学校一带二帮扶乡(镇)薄弱学校方案,让10所乡(镇)学校实现同帮带同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唯有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帮扶队伍,才是“组团式”帮扶的真正要义。
一系列“动真格”的行动,让墨江一中的教育水平得到了空前未有的提升,可感可知: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2024年在全国“好教育联盟”同课异构大赛中获得一个亚军、两个一等奖,在云南省“好教育联盟”教学大奖赛中获得两个冠军、一个二等奖,在普洱市、墨江县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彰显了师资培养实效;2024年一本上线94人,指标完成率在普洱市名列前茅。
沪滇情谊长。山的这边,最质朴的话语,藏着最真挚的深情;海的那边,是一片赤诚和初心,裹挟着最诚挚的善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帮扶团队人才大力推动下,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教师队伍精神面貌和教学理念焕然一新……如今的墨江县,正紧握饱蘸浓浓帮扶深情的如椽之笔,擘画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