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古城区农业局始终坚持以“为群众思想观念除草、为群众干事创业追肥,为群众发展目标培土,为群众热点难点施药”活动为载体,将全区农技人员和农业技术像种子一样撒向基层,撒向田间地头。着力在学习、服务、推广三个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古城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注重学习,坚持在更新内容、创新方式、提升内涵上下功夫。
一是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古城区农业局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主要论述摘编》、《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等重要文献,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省、市、区委主要领导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每名干部至少撰写1篇理论文章或心得体会。二是努力创新学习方式。提出将四群教育活动的“学习笔记写到田间,调研报告作到地头”的理念,结合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开展,要求每个党员全程挂钩一片样板示范田,并以示范效果作为比贡献、比业绩的衡量指标。三是着力提升学习内涵。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云南省利民惠民政策摘编》和各种涉农法律法规,通过集中宣讲、入户专讲、送资料、送手册、电话咨询、定点咨询等方式,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及涉农法律法规宣传到每家每户;深刻学习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十二五规划,深刻领会云南省桥头堡战略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结合联系点实际,为结对联系户,制定切实可行农产业发展计划。
二、注重服务,坚持在当前与长远工作相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结合当前实际,切实做好抗旱保民生工作。面对严峻的旱情,建立抗旱救灾“领导包乡、站所包村、职工包社”的干部挂钩联系制度。截止目前,区农业局各职能站所组成5个工作组,对全区各乡(办事处)进行了拉网式旱情实地排查4轮,组织全区农业系统120多名干部职工进行农业抗旱指导达10万亩次,制定并发放《古城区2012年农作物抗旱减灾技术措施》2万份。二是结合田间“120”行动,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田间120”行动以服务热线为纽带,以信息资源为补充,从而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衔接。“四群”教育开展以来,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古城区主要作物科技抗旱指导意见》、《古城区科技抗旱十大措施》等近10份农业科技抗旱的宣传资料;接听并处理咨询电话100多通次,果断采取措施处置干旱引起农、林、牧业的病虫害;深入五乡四个办事处现场解决生产问题70余次。三是结合部门实际,切实做好古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在群众工作中,古城区农业局始终坚持以农产业发展为切入点。自2009年以来,园艺站15位干部职工“沉”入金山乡红水塘村,与苹果种植户形成结对帮扶,通过引种繁育试验、示范工作,手把手的实施果树整形修剪、疏果套袋等技术培训有效改良500亩老果园; 2010年提出发展“林果+牧草+牛羊+沼气” 循环农业模式,新增种植500亩优质苹果;2011新增1000亩,到目前达到3550亩的种植规模,人均苹果面积达到2亩以上。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1900元增加到2011年3200元以上。
三、注重推广,坚持在项目支撑和技术保障上下功夫
在“四群”工作中,古城区农业局始终坚持依托项目实施,做到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带感情、带信息、带任务,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一是2010年以来,向省市各级部门上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种植业、农机化、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等53个农业项目;同时,共投资1020万元,实施了中低产田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高产创建等15个农业重点项目,夯实了全区的农业基础,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实力。二是着力实施高产创建项目,创建 2个油菜、1个马铃薯、1个玉米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集成示范和探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间套种等一批农业骨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