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宣传发动,人人参与。广泛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宣传教育,使广大地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树立起“找不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防控就是保护”的观念,增强廉政风险意识。认识到风险就在身边,危机就在眼前,树立正确对待风险、敢于面对风险和主动防范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控的紧迫感。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努力营造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舆论氛围。
二是清权明责,优化工作流程。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认真梳理工作流程,针对权力和责任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清理和确认。在全面清理确认的基础上,将每项权力运行的各个部位划分为若干个必经环节,绘制出各项权力运行流程图,进行“流程再造”,明确每个环节谁来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结等“三个事项”,确保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清晰,行政职权规范。向社会公开亮权,利用办税服务厅触摸屏、政府公开门户网站、政务公示栏等载体,将职权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公开,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三是查找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税收业务类、政务管理类和事务管理类可能存在的风险源、风险点进行认真查找。针对工作职责和权力事项,查找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各级领导,各单位要分层次采取“自己找、群众提、相互查、领导点、组织审”等的方法方式,根据工作流程,重点查找确定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绩效风险等,并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公示。
四是完善措施,实施风险防控。在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制定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措施,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做到事前预防及时到位、事中监控全程不断、事后处置果断有力。
五是考核考评、修正完善。对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修正完善。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初步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