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龙县委组织部坚持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县级财政投入一点、乡镇党委政府配套一点、挂钩联系部门支持一点、村级组织争取一点、留存党费补助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议事决策中心、政策教育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民事调解中心。2011年度投入资金共440万余元,分二批组织实施了2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通过不断加大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基础,有效促进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开展。
一是建成议事决策中心,发挥“村民自治议事厅”作用。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产业任务落实、新农村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村民“一事一议”、协商讨论重大事项;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针对党员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群众通过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大会的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同时,通过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栏及时向群众公布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重大决策、项目建设等事务,充分保障了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发挥“文化生活大舞台”作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不仅是村级办公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活动场所。2012年春节期间,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共计95个村(居)委会依托活动阵地组织开展了篮球、足球、象棋、拔河等体育比赛活动以及射箭、射弩、斗牛等传统民族体育比赛,营造了和谐、喜庆、欢快的新春气氛。同时,各村充分依托 “三下乡”活动,组织群众到活动场所集中演出、唱歌跳舞、观看影片,不断丰富精神生活。
三是建成科技培训中心,发挥“党员培训加油站”作用。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以阵地为活动场所,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的培训力度,依托活动场所来建设和用好农村党员电教播放点。一些村在活动场所设立课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乡(镇)村两级党组织采取邀请上级部门专业人员到村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讨论、现场咨询等形式,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田间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正学到实用致富技术,提高党员带富能力。2011年,县委组织部整合涉农部门的培训资源,深入16个乡镇102个村委(居)会开展巡回上课,使45岁以下农村党员每年参加2种以上技能培训,为农村党员开展各种巡回讲课200余次。
四是建成政策教育中心,发挥“群众致富信息港”作用。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有选择性地下载整理涉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技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广大党员观看学习,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利用宣传栏,定期为党员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务工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引导农民掌握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烤烟、药材、葡萄、西瓜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
五是建成民事调解中心,发挥“利民便民服务站”作用。各乡镇围绕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需求为导向,把村级医疗卫生室、民事调解中心、职工书屋、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新农合”服务点等便民、利民服务机构与村办公活动场所安排在一起,为困难群众办理低保、基本医疗保险等事宜。组建由村“两委”干部、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民事调解委员会,明确专人担任村级民事调解员,及时发现并化解村级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联系服务党员干部群众的纽带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服务站、党员群众说事拉理的“议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