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添活力 党旗鲜艳映镜湖
——拉市乡海南村党总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拉市乡海南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609户、2586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海南村曾是丽江地下党组织“镜湖学会”的诞生地,杨尚志、和汝植等革命先辈在此为丽江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海南村党总支带领4个党支部、145名党员紧扣“传镜湖革命精神,促海南和谐发展”主题,推进创先争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支部领路、党员带头、产业铺路、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
“创”字当先,总支领路谋发展
村党总支着力于“抓强班子、带好队伍、找准出路”。一是“强班子”,通过“两推一选”,把“双高双强”型人才选入“两委”班子,夯实组织基础。二是“加担子”,在“两委”班子中开展“三看三比”活动,即:看民富比发展、看民生比和谐,看民意比活力,比学赶超促发展。三是“树旗子”,在党员中推行联系群众、联系村务工作的“两联系”制度,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岗位承诺,村党总支书记和学全还参加了“全国村官论坛”。四是“结对子”,开展产业发展“一对一”活动,即: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挂钩一个产业、联系一个协会、扶助一个农户。五是“引路子”,不断发展壮大以雪桃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出了“支部+协会+公司+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六是“当六星”,以开展“致富星、帮带星、文明星、和谐星、学习星、守法星”的“六星”党员评比活动为载体,进行公开承诺,开展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争”字促优,党员带头比贡献
村党总支以开展“七个一”活动为载体,丰富实践主题,让广大农村党员带头做到“七个争当”,为群众干出榜样、发挥作用。
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争当科技标兵。要求每位党员传授一门实用技术,带出一名技术能手。木崇凤、和学士等雪桃种植大户致富不忘乡亲,把雪桃种植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还积极帮助联系客商拓展市场,壮大产业规模、带领群众致富。
发展一个特色产业,争当创业能手。要求党员致富带头人帮带一户无特色产业、致富能力差的农户。生态养猪产业带头人和继道,带头建起拉市乡第一个生态猪养殖示范基地,在做大做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发展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大户3户、1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大户26户。
参与一项公益事业,争当服务表率。要求每位党员带头参加公益活动、抢险救灾和维护稳定等工作。海南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和“党员议事日”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群众反映问题有秩序,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解决村务工作有民主”的良好格局。
联系一户困难家庭,争当互助模范。积极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实施“爱心帮困工程”,全村青年党员力所能及地为39 户困难户在生产生活、子女就学、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技术、资金、物资、劳力上的帮助和扶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培育一名进步青年,争当帮带典型。要求每位党员帮助一名无业青年、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推荐一名村社后备干部。通过开展“争当镜湖新青年”活动,教育年轻一代沿着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献上一计发展良策,争当管理主人。要求每位党员为全村发展建言献策,共提出 8 条合理化意见建议,并有6条5方面的内容被充实和完善到全村发展思路、产业规划和村规民约当中,提高了村民自治、自我管理的能力。
带动一方村风民风,争当文明先锋。要求每名党员联系一个农户宣传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施了“扶教育工程”,建立玉龙县第一家村级教育扶持基金;组织开展了文明村创建设活动,全村626户中八星以上的文明户有415户,占参评户的68%;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地掷球场、图书室、文化室;组建了麒麟舞队、文艺表演队、篮球队、老年地掷球队,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特”字为要,产业富村铺新路
立足于海南村良好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富集的优势,村党总支在大力发展丽江雪桃、无公害蔬菜、生态养殖、文化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中当排头、争先锋,实现产业富村。
打造以雪桃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打响“丽江雪桃”原产地品牌,建立了300亩优质雪桃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亩,实现产值378万元。仅丰乐村,种植雪桃三年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7户、2万元以上的有21户、1万元以上的有35户。海南村的雪桃还被作为“向国庆60周年献礼活动”珍稀果品,摆上了国宴。此外,海南村蔬菜种植面积230亩,总产值63万元;全村培育年出栏商品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6户,总产值121万元;全村以骑马、观鸟、划船、饮食等方式参与旅游的农户已达83户,月收入达到2600元左右。
切实发挥“三大平台”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挥雪桃协会、蔬菜协会、养殖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促进自我管理、自谋发展,成为兴产业、连市场、促增收的“火车头”,实现“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发挥产业基地的带动效应,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人才扶持,以基地辐射周边群众,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弥补乡土人才市场组织、抵御风险和技术推广能力弱的局限。
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村党总支充分利用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示范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党员电教中心户和农家课堂等资源,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每月20日被定为“科技培训日”。通过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开设“田间课堂”,组织优秀“田秀才”、“土专家”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全村劳动力人均掌握二至三门以上适用技术和实际生产操作能力。
重视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村党总支广泛开展评选“种养殖示范户”、“科技种养殖标兵”等活动,对评选上“示范户”、“标兵”的党员,优先给予项目支持和贷款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农户为基础、支部为后盾、协会为纽带、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县创先争优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