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党建之——
党建引领促发展 高寒旧貌换新颜
宝山乡高寒村是玉龙县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贫困、落后、愚昧,曾经是过去高寒的代名词。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特别是创先争优及“四群”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抓党建、兴产业、正民风、重民生,高寒村发生了有目共睹的深刻变化,群众发自内心地评价和感叹道:昔日伐木村,如今先进村,高寒不“寒”了。
抓党建 强作风 构建坚强战斗堡垒
抓支部班子建设。高寒村党支部班子深刻认识到,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新一届高寒村“两委”班子本着“一看德才、二看实绩、三看群众威信”的原则,推选出了有能力、有作为、敢干、敢闯的同志担任村支部成员,在支部内部营造了“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的浓厚氛围。高寒村支部在班子建设中,努力塑造学习型、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村支部班子,以党建促村建,打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时代先锋和服务群众的标兵。
抓“两委”思想作风。自创先争优及“四群”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县挂钩领导及联系单位多次到高寒召开现场办公会,了解掌握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扫清思想障碍,统一思想,要求干部要先想一步,先干一步,从抓落实的过程中来体现作风的转变,从党员的模范带头中来检验作风的转变,从全村团结和谐促发展中来衡量作风的转变。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开展实地调查18次,家庭摸底100余户,群众意向统计3次,进一步吃透村情,理清思路,有效促进了高寒社会经济的发展。村党支部还积极主动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强联系,征求高寒发展意见建议,让他们支持高寒村的发展。
抓党员致富先锋。高寒村党支部围绕乡党委“54321”发展目标,理清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爱林护林重点区、产业发展示范区、和谐社会样板区”的奋斗目标,并积极探索“支部+基地+农业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模范践行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基本要求,高度重视林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加强社会稳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可喜成绩。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主任史卫坚自己带头抓产业,种植龙胆草达1000亩,养殖牦牛100多头、黑山羊近100头,成为高寒当之无愧的致富能手。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高寒村党支部被评定为“好”,今年7月被评为“市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转观念 正民风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狠抓教育提素质。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是高寒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村党支部积极协调乡派出所、司法所、民政、计生、宣传等部门,认真开展禁毒防艾、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在村“两委”组织带领下,全村近90%的“瘾君子”到外地务工。县“四群”挂钩领导和部门资助46名初中学生每生每月100元,20名高中生每生每月150元。高寒连续2年实现了大学生上线零的突破, 2名学生被高校录取。县林业局还开展农艺科技培训2期,培训面达100%。
转变观念促发展。过去高寒彝族群众受“靠山吃山”观念影响,成片的森林在斧头和油锯声中倒下。在创先争优和“四群”教育活动中,通过乡党委的领导和村“两委”的努力,积极宣传动员群众“放下斧头,拿起锄头”,积极发展替代产业。目前高寒已基本探索形成“一养、一种、一输出”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发展特色养殖,树立高山养殖品牌;发展药材种植,建设高山药材基地;抓好劳动力对外输出,搞活劳务经济。
移风易俗正民风。过去的高寒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部分青年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少数不法份子在公路上干起了拦路抢劫、坑蒙诈骗的勾当。新一届村“两委”积极与县“四群”挂钩领导、联系部门、乡机关干部职工一道经常深入联系户,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与群众广泛交心谈心,从生存的角度谈保护生态,从家破人亡的实例谈远离毒品,从落后腐朽的思想谈远离邪教,从产业调整的角度谈信心与希望,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转变。2012年“火把节”高寒村党支部广邀相邻各村群众举办了以篮球比赛和打跳为主的欢庆活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合力,展示高寒变化新气象。
兴产业 重民生 推动山区跨越发展
重林政管理优环境。高寒村森林覆盖率达90%,有森林面积23.5万亩,人均163.8亩。村“两委”以创先争优和 “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加强思想教育宣传,组织动员群众通过自己的行动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林政管理上突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保护高寒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村党支部组织了35个村民组成林业管护队,驻扎在羊子脑壳林业执勤点进行24小时林业堵卡工作,遏制了偷砍盗伐现象,有效保护了林政资源和生态环境。
重产业调整促增收。在乡党委、政府和县林业局产业办的关心支持下,高寒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支部组织、村委会挂帅、合作社牵头、党员示范、群众联动五个环节,成立了高寒种养殖合作社,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在巩固烤烟和摸摸香种植业的基础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253个农户种植了5300亩龙胆草,50亩玛咖,并适当发展了桔梗、附子、川芎、重楼等83亩药材。出现了王志刚等10多个连片种植大户,实现全村中药材种植全覆盖的目标。同时把劳务输出作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相继有130名彝族同胞到新疆务工。群众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重改善民生强基础。村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及“四群”教育的开展,抓住县挂钩领导、林业局领导干部和乡党委、政府机关干部派遣工作组常驻高寒开展工作的有利时机,切实解决高寒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30万元实施了高寒一、三、四组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了危房改造、人畜饮水项目、一事一议项目等众多工程,建成了3块篮球场,投入170多万元完成高寒完小教学楼、食堂建设。目前正在实施高寒村民安居工程建设,在未来5年内,努力实现每户都有1所瓦房,1块水泥地皮,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