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宁蒗县及时召开全县动员会议,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营造活动氛围,把“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引向深入。
学习先行,把握群众观点。一是召开会议集中学。2011年12月22日,召开了全县“四群”教育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及时传达贯彻县委“四群”教育动员会议精神,做到学习动员全覆盖。二是专题讲座辅导学。采取听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县级领导、乡镇党政领导、县直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了4个专题辅导课,培训人数达531人次。三是上好党课深入学。采取县级联系领导带头讲等形式,把开展“四群”教育相关要求宣传到基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到“四群”教育中来。四是多种渠道自觉学。把开展“四群”教育作为今年部门干部职工教育学习的重点,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运用远程教育学习领会上级“四群”教育文件会议精神。及时向科级以上领导和村级党组织书记发放《云南省“四群”教育读本》641本、《云南省便民利民惠民政策摘编》207本、《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1534本。
改进作风,贯彻群众路线。一是创新载体,推进“四群”教育。以“百名领导下基层、千名干部访民情、万家农户得实惠”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住农家、帮农活、访农事、解农忧、记农情,下派30名年轻干部住户锻炼,真正把创先争优和“四群”教育成效体现在解决民生问题、推动跨越发展上,经验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和《云南党建手机报》、省委《党的生活》网、省“四群”教育活动简报作了宣传报道。目前,全县党员干部累计住村开展活动2100余人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800余户,为群众办实事1200多件。二是深入基层,密切干群关系。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如县工商联在寒冬之日为蝉战河乡万马场完小的孩子们送去过冬衣物,县检察院为挂钩村筹集10万元资金修建村道,团县委积极募集灶具、餐桌等生活用品,促进山区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三是直接联系群众,增进干群感情。强化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面抓好服务群众工作。面对严峻的旱情,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抗旱救灾一线,帮助受灾群众做好抗大旱、保春耕工作,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饮水问题。目前,驻村干部共协调抗旱经费20余万元、抗旱物资5吨,发放科技抗旱宣传资料500余份。
创新方法,维护群众利益。一是健全机制,群众工作有章可循。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全面推行农民服务代理制;完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服务群众作用;健全民情责任区制度,县级领导挂钩负责乡镇,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挂钩负责村社,实现民情责任区全覆盖;建立民情巡视制度,由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政法部门组成民情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了解民情动态,检查民情责任落实情况;建立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了解社情民意制度,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健全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检查考评的指标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二是强化服务,创新管理模式。改变“机关化”的办公作风,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网格管理与群众工作站的有效对接,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问题。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各乡镇建成为民服务中心,实行“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有效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东跑西跑反复跑、你批我批多头批”的弊端,真正做到办事简洁、群众方便。去年,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380件次,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民服务站累计办理服务事项9850余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