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宁蒗县委向省委第七巡视组汇报宁蒗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抗震救灾工作等方面工作。就如何抓好今年下半年工作提出十个下功夫强力推进宁蒗各项建设工作。
——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宁蒗经济社会发展,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宁蒗给予了倾斜扶持,面对新机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紧扣县域经济发展各项核心指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融资、财税金融、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决战第三季度,冲刺第四季度”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圆满完成好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争先进位。
——在灾区恢复重建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幸福家园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宁蒗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议精神,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结合、八大工程、四个大变样”的要求开展好工作。认真执行好恢复重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村组、重灾户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在8月底前完成学校、医院、宗教场所等设施的维修加固工程,确保9月1日学校如期开学,医院、宗教场所正常运转;2013年春节前,完成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让灾区群众乔迁新居。
——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强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严格执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切实加强对在建和拟建项目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落实责任,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等方式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化施工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鼓励金融部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政策范围内多为全县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围绕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认真组织研究项目,筛选上报项目,抓紧编制项目计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项目盘子。积极跟踪已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使宁蒗各方面的重点项目更多地纳入国家和省、市的计划,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强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抓签约项目落地,要制定项目落地工作方案,逐一明确项目包抓领导、牵头部门、联系人员,常联系、勤跟踪,紧盯不放,促其落地。优化投资环境,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切实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要在完善硬环境的基础上,把继续整治优化软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为投资者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发展环境。切实加强考核管理,要对照年初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查找不足,及时跟进,将任务和责任再细化再明确,强化责任,优化服务,形成推进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
——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致力于加快生态产业重点县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畜牧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力争畜牧产业产值实现8%以上的速度增长。致力于加快新型工业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以煤炭为主的矿产业和以水电、风能开发为主的能源工业,实施扶优扶强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工业产值。致力于加快旅游文化特色县建设,加快促进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着力打造以泸沽湖为核心的宁蒗旅游文化品牌,推进县城彝族文化特色城镇建设。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稳定群众消费预期,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消费增长。
——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针对宁蒗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实际,围绕“三区三带”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努力打造以彝族文化为主的宁蒗新县城,加快永宁、战河等公路主干线沿线的集镇建设;要充分利用低山缓坡,着力打造生态、低碳、乐居的山地田园城镇。始终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继续加强乡域主导产业培植,每个乡培植一项产值上千万元的产业,强化乡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形成争先进位好势头。落实好省政府专题会确定的扶贫攻坚项目,着力开展产业扶贫和信贷扶贫工作。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强力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泸沽湖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好泸沽湖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加强泸沽湖、金沙江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治理。继续深入开展“森林宁蒗”建设,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扎实做好生态安全保护,着力抓好生态脆弱地区的恢复治理。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加强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健全科技推广运用体系,大力发展沼气池、节柴灶和太阳能,切实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强化资源保护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在社会事业发展上下功夫,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工作。重点围绕扩大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千方百计抓创业带就业。不断完善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以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在社会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平安和谐建设。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加大煤矿和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了解社情民意,下大力气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通过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始状态,坚决避免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要深入推进“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干群联系。要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强力推进党建工作实现科学化。以理论武装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继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推进“三级联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通过抓龙头强党委、抓领头强支部、抓带头强队伍和全力实施村干部能力建设工程、党员素质强化工程、党建示范点创建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党员激励关怀工程等工程,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以提高党性修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纯洁党性,服务群众”为主题,继续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抓好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深入开展以“五访五问”民情恳谈活动为载体的“四群”教育、“百千万工程”,狠抓工作落实;全面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树立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