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落水村位于神奇美丽的泸沽湖畔,民族风情独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辖11个村民小组,648户3236人,党支部有党员43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落水村党支部按照“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要求,围绕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的目标,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创新党支部服务旅游产业发展载体。一是建立景区旅游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村党支部不定期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旅游经营户主召开联席会议。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已先后召开联席会议5次,重点解决了旅游规范经营、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二是建立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景点制度。为有效维护景点旅游服务秩序,5名支部委员各挂钩1个景点,公开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积极配合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委员会及县直部门驻泸沽湖职能机构协调处理景点旅游服务日常事务。三是开展党员义务服务活动。制定了党员义务植树和巡山、环卫制度,并按落水、浪放、竹地片区组建了3支党员义务服务队,分别由党支部班子成员任组长,划定党员义务巡山责任区,在每年防火戒严期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巡山工作,确保了泸沽湖景区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划定党员义务植树责任区,每年组织党员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责任区山体进行绿化,要求每名党员每年至少种活5株树,现已种植700多株。划定党员义务环卫责任区,组织党员群众对泸沽湖沿湖垃圾进行清除,协助村民特别是经营宾馆饭店整治环境卫生,先后投入人力500余人次,清除垃圾20多吨,有效地保护了泸沽湖景区生态环境。四是组建党建文艺宣传队。以泸沽湖传统旅游项目篝火晚会为依托,发挥泸沽湖畔各民族能歌善舞的优势,组建了由13人组成的党建文艺宣传队,采用自编自演的形式,利用重要节日或庆典活动等,组织开展游客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展示全村各族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发展旅游业,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景象。五是开展党员结对帮困活动。推行党员联系服务困难户制度,组织有一定特长和能力的党员联系一户困难户,实施党员结对帮困活动,帮助困难户寻找发展路子,传授旅游经营管理经验、种养殖技术知识,带动帮困对象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目前,共有25名党员结对帮扶27户困难群众,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华结对帮扶3户。
二、创新党员发挥作用载体。一是全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年龄、文化知识和自身特长,科学设定岗位,设置了旅游致富、旅游环境监督、教育文化宣传、计生工作、消防监督、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团结和谐稳定、科技种养殖等8个党员先锋岗,共有23名无职党员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组织定岗、群众评岗”的方式上岗履职,激发了全体党员为泸沽湖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的热情。如以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党员腊古松农、和高茸负责“旅游致富岗”,积极引导带动群众发展旅游产业;依托泸沽湖旅游发展种养植业致富的党员苏打所、曹同亮负责“科技种养殖岗”,义务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带动群众发展相关产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党员曹红贵、彩塔次仁扎西负责“旅游环境监督岗”,积极宣传《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泸沽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监督群众旅游经营服务行为,设岗定责活动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二是开展党员经营户优质服务承诺活动。为13户党员经营户统一制作了《旅游经营优质服务承诺公示牌》,公开服务承诺事项、党员姓名、监督电话,引导党员经营户诚信经营、文明服务,自觉维护泸沽湖旅游品牌,接受游客和群众的监督,带动了其他经营户优质服务,有效促进了泸沽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开展党员评先评优活动。开展评选“十星级党员户”活动,设置学习宣传、科技推广、旅游致富、文明新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民族团结等十星,通过党员自评、小组初评、支部审评等程序进行评选,共评选挂牌10户“十星级党员户”。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营造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的文明和谐氛围。四是推行党员“民情提案”制度。村党支部围绕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立党员群众意愿表达机制,推行了农村党员“民情提案”制度,将全村划分片区,指定一位党员负责收集整理片区内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并上报村党支部,村党支部根据提议,能够办理的,及时办理,需相关部门才能解决的,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并对党员群众说明处理情况。党员“民情提案”制度搭建了村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群众双向沟通的平台,构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目前,村党支部收到提案10件,涉及修路、治河、建沼气池等内容,已办结8件,在群众中引起良好反响。
(来源: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