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县船房乡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通过“五抓五促”,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了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抓载体促带动。按照“定决策一切从党建抓起,求发展一切靠党建支撑,抓落实一切由党建推动”的工作思路,强化基础,狠抓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一是积极开展“富民型”农村党建和“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创建工作,以服务为主题,深入推进“八个一”和全乡党代表、人大代表“四带头、四个一”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是以强化职能为核心,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以提升素质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以激发活力为目的,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能力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营造了“党组织创先争优,党员带头致富”的良好社会氛围。 抓项目促发展。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项目建设,促进船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一是加大项目储备,精心谋划编制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储备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生态林业及水、电、路、环境保护、扶贫、教育、卫生、政府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的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实施了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船房乡集镇农贸市场、船房至华荣村的乡村公路硬化、华荣村红岩子、灰窝村大岩脚、华荣小那卡、船房村乌木箐公路建设,完成了嘎佐村廖家坪、东巴村;船房村白草坪、桃子箐、乌木箐等6个整村推进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74个村民小组通了公路, 73个村民小组实施了农网改造,全乡实现移动通信全覆盖。 抓产业促增收。紧紧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总体发展思路,立足资源,抓好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重点扶持,利益引导”的原则进行产业调整,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产业调整总体布局,逐步实现村村有规划,村组有重点,户户有产业的良好格局。截止目前,全乡发展蚕桑8600亩,花椒15000亩,核桃21300亩,茶叶1200亩,烤烟230亩。二是积极引导成立西瓜协会、核桃协会、葡萄专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引导农户按需求种植,按规定生产,实现田间基地与市场的对接。如:船房民生蚕业公司在全乡蚕桑产业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冬季农业开发。2011年,全乡完成农业生产总值4102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5%;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5402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比上一年增长24.5%。 抓服务促民生。以深化创先争优服务年创建活动内容,按照“勤政务实、廉洁高效”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要求,结合“四群”教育,开展了“心思向下、脚步向下、眼光向下”和“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三向下、三深入”教育活动,把上级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完成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家电及摩托车下乡补助的兑付。二是全面推进新农保和新农合工作,通过多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参合农民及时感受到新农保、新农合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三是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和慰问金,2011年共发放临时救济、低保金、一次性补助、春节慰问金、慰问困难群众4086人次、金额达130余万元。四是积极做好捐资助学工作,对32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补助4.38万元,对150名贫困学生发捐资助学款2.25万元。五是切实抓好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婚姻登记、计生服务等工作。 抓稳定促和谐。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扎实推进了“平安”建设工作的纵深开展,及时处结信访、上访案件45件,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3件,确保了全乡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广泛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社会动态,把握村情民意,善于抓早、抓小、抓苗头,注重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和化解工作。二是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到细、稳、活,不蛮干,实干巧干,不应付,主动作为。三是全力化解矛盾纠纷,成立了矛盾纠纷大调工作中心,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坚持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回。四是全面开展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社会矛盾问题大调处等活动,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平安乡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