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着力点,突出“五个”重点,有力推动了“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
突出领导干部示范带动。区委及时成立了“四群”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民情责任区、区四班子领导群众工作联系点、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等制度,全区处级领导干部每人挂钩1-2个村(社区),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实职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0天,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排查热点难点问题、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群众工作队伍建设。一是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成立了区委群众工作局,乡、街道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区直相关部门、村、社区建立了群众工作室。制定出台《古城区基层群众工作联络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聘请568名基层群众工作联络员及32名企业群众工作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格局。发放《基层群众工作联络员工作手册》和《论党的群众工作》800多份,选派了72名新农村指导员和33名大学生“村官”,长期住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3,000余名干部职工直接与群众联系,联系户达6,000多户。二是高度重视干部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区委党校、远程教育网络、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使“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视人民群众为父母、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工作作风扎实的群众工作队伍。
突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古城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老干部的优势,采取“夜访夜谈”和“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建设项目多、矛盾比较集中、情况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心群众“忧什么”、“乐什么”,注重群众“说什么”、“夸什么”,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教育引导群众,用群众看得见的事例、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方法来教育群众,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区发展的大局上。
突出工作实效性针对性。一是建立了“五个一”民情联系制度,即确定一名民情联络员、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设立一个民情意见箱、公布一部民情电话、建立一个民情登记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快捷有效的干群沟通机制。二是在实际工作中着力在结合上下工夫。强化“四群”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开展创先争优、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推进部门工作相结合,既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又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推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采取组织考评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重点考核深入基层、驻村蹲点、直接联系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鼓励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的导向。
突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要求全区干部职工每人联系2个农户,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人往基层走、力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工作重心往基层移。继续实施由区财政补助水泥硬化道路和庭院、农村数字电视“户户通”等强农惠农政策,完成村道硬化176公里,民居院坝硬化3,548户,免费为农户安装数字电视18,000户,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群众还看不上电视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状况,全面解决个别村组不通路、不通电的问题,彻底改变“人背马驮、黑灯瞎火”的现状,使“四群”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惠民生”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