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示公告 领导讲话 基层党建 组织工作 党史教育 先锋视角
玉龙县:真情为民办实事 “四群”工作显实效
作者:玉龙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2-08-21 10:18:12    点击率:49

玉龙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践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一线倾听民意、深入一线关注民生、深入一线解决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推进“四群”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四个一”感知民生民情

全县各级机关干部认真按照县委的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各级干部采取入户谈心、实地察看,主动了解群众疾苦,重点走访慰问了困难群众。开展一次民情恳谈,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及时深入挂钩联系点群众户家中,与联系户开展民情恳谈,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记好一篇“民情日记”,各级干部按照“一户一记、真实记录”的要求,认真记录了解到的村情民意和挂钩联系户的基本情况,作为开展帮扶的重要依据。写好一份民情调研报告,把自己不能解决的群众困难和问题撰写成调研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分忧解愁。在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中,县委书记木崇根同志亲自作表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民情民意,撰写的《深入基层,感悟民生》文章,已被12家报刊杂志登载,其中包括《云南日报》、《丽江日报》等党刊党报,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极大地引领了玉龙“四群”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四联户”密切干群关系

全县各级干部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采取四种方式,进村入户,与群众结成“亲戚”。领导蹲点联户:全县领导干部积极下乡蹲点,驻村联系群众。全县38名处级、732名科级领导干部在16个乡镇1个办事处包村组808个,结对联户920户,走访102个村(居)委会735个村民小组,蹲点调研3583天,驻村2316次,撰写调研报告770篇,收集反映重要民情意见1270条,召开座谈会855场次,召开民情恳谈会937场次。部门挂钩联户:县级部门根据全县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工作推进需要,结合部门职能,既联系服务对象,又挂村联系群众。目前,全县68个县级部门共挂钩联系村(社区)68个,联系农(居民)户2189户。干部结对联户:全县3009名一般干部与3009户农(居民)户结成了挂钩联系对子。建卡经常联户:建立《民情联系卡》,注明干部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送达所联系群众,方便经常联系。全县各级干部深入到联系对象家中,发放《民情联系卡》4069张。截止目前,全县干部职工共驻村蹲点15206天次,走访1247个村民小组,走访群众4767户,为结对户解决实际困难570余件,送去慰问金70余万元。

三、“四帮扶”彰显真情为民

一是每一名县处级领导帮扶一个贫困村、联系一个重点项目。每名县处级领导分别联系挂钩一个贫困村,为贫困村制定发展目标、谋划发展思路、争取发展资金和项目,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每人负责联系全县当前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的1-2项重点项目工作,指导、督促、协调解决联系项目的具体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每一名副县长帮扶发展一项产业。每名副县长负责一项带动贫困山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县长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全面加快了以石鼓、黎明、巨甸等金沙江沿岸乡镇为中心的 30万亩轮作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了以鲁甸为中心的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云木香、秦艽、重楼等中药材;以拉市为中心,增加丽江雪桃种植面积1900余亩;大力推进核桃、玛珈、油橄榄的种植;积极建设以夏秋冷凉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完成蔬菜示范基地建设1450亩,完成钢架大棚建设200亩(133400),完成200吨以上冷藏库建设2个,正在落实交易场点建设4个。三是每一个部门主要领导帮扶一个贫困村民小组。每名部门领导在认真分析挂钩联系村民小组的贫困根源的基础上,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加强村道硬化、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涉农部门送科技、送政策、送信息到农业生产一线,科技部门在产业基地、养殖场、林果园、苗圃园手把手传授技术,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每一名干部帮扶一户贫困户。各级干部针对挂钩联系户的不同情况,通过开展“民居危改”、“乡风文明”、“产业示范”、“爱心助学”等主题帮扶活动和暖民心“送彩电、送太阳能、送小水窖”等惠民行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整治不良习俗带动村风民风,倡导群众发扬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自开展活动以来,为基层群众落实项目221个,落实资金4415万元;实施20个县级新农村试点建设,推进1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20个农民健身体育设施项目,现已完成12块验收工作;推广太阳能安装使用250户、节柴灶190口;实施太安乡省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和27个省级、13个市级整村推进项目。

四、“四制度”狠抓群众工作

一是继续实行群众工作民情责任区制度。形成县级领导挂乡、部门(乡镇)挂村、乡村干部挂组、党员干部挂户的群众服务工作全覆盖体系,共有1427名机关党员干部与民情责任区困难群众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对挂钩农户实行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技术培训、济贫帮困、维稳包保、安全生产“六大户”工作法,实现在政治上、思想上、生产生活上关心群众,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二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制度。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便群众、解决问题”的原则,实行县处级领导轮流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乡镇和县直部门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和群众来访随时接待制度,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截至目前,县级领导干部共接待群众来访32164人次,乡镇和县直部门共接待群众来访8442812人次。三是认真落实服务群众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原则,大力推行县、乡两级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窗口式办理、阳光下操作、一揽子解决”。到目前为止,有7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已落成并投入使用,5个乡镇正在施工中,其余乡镇正计划修建;县政务服务中心受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136985项,办结136362项,办结率达9955%四是扎实开展 “大排查、大调解”制度。重点围绕土地征用、城镇拆迁、涉法涉诉、劳动社保、环境保护、旅游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以及关系民生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排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加大解决力度,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2年以来,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400件,调解成功385件,调解成功率达97%

五、“四途径”抓好试点创建

一是落实责任抓创建。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注重“点”的可代表性、可培育性、可指导性,精心遴选出6个部门2个乡镇作为县级“四群”教育工作示范点。同时,把“四群”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范畴,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联络员,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为示范点创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实现创建工作机构健全、领导到位、有序推进。二是建立制度抓创建。建立轮流驻村制度,根据联系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单位和部门工作实际,合理安排和分配干部职工轮流下乡驻村。如县人保局分6批由局领导带队驻村,每批驻村不少于7天,真正感知和体验民情。建立真情困难帮扶制度,以送温暖聚民心、送政策释民惑、送服务解民忧、送项目促发展“四送”为抓手,制定挂村包组结对帮扶工作制度。如人保局为中古村协调资金35000元修复人饮工程、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等,还根据自身职能调解了大丽高速路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6起;县财政局为果乐村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40万元用于果乐、长松、岩可、黄土坡四个组道路硬化建设,争取20户每户补助1万元的危房改造项目,争取5万元“四群”教育工作经费;县畜牧局在北高寨村、巨甸村举办了每期六天的六期畜禽疫防治和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发放资料3000多份,并安排20000元资金帮助挂钩村发展产业。三是创新载体抓创建。各示范点根据自身实际,突出主题,选准载体,抓好创建工作。如石鼓镇以建立为民服务中心、成立流动服务站、组建党员服务队为载体,拓宽为民服务渠道;黄山镇以围绕落实责任、创新载体、打造特色、营造氛围、推动工作抓创建,推动“四群”教育示范点工作;鲁甸乡以“打造全市最具特色的生态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以药材产业为主,畜牧、烤烟、芸豆、林果为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打造“药材之乡”名片。四是督查指导抓创建。设立“四群”教育活动意见箱、民情电话,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加强创建工作督导检查,不定期深入示范点走访、督查和指导,及时分析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整改措施,促使创建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六、“四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健全机构,督导检查到位。全县各级各部门及时成立“四群”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调查研究,周密部署,加强指导;带头深入基层,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为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县委“四群”办出台了相关督查办法,加大抽查力度,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跟踪问效,对工作不主动、不按时落实的,对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县新农队办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工作不力、驻村不实的指导员,必要时责令派出单位更换指导员。县纪委把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督查,对“四群”工作开展不扎实、阶段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各乡镇各部门“四群”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选准主题,载体抓手到位。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优化载体,扎实开展各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四群”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如太安乡以“省级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乡”为契机,狠抓“五举措”,有序推进“四群”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太安各项工作;石鼓镇以“弘扬长征精神、服务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石鼓”为主题,以长征精神为动力,以为民服务为抓手,搭建干群连心桥;县委组织部扎实开展“下好五种功夫,做到五个争当”活动,确保“四群”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三是抓好结合,统筹兼顾到位。各乡镇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开展“四群”教育活动,抓好“五个结合”,做到统筹兼顾。抓好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加快推动玉龙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抓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扎扎实实办好几件实事好事;抓好与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关系,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抓好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年、跨越发展先锋行动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抓好与推进部门工作的关系,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的同时,保证本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推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四强化宣传,交流推广到位。围绕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总体进展情况,按照新闻宣传、社会宣传、主题活动和信息简报四大系列全面展开,大力宣传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工作成效。截至目前,采集编写信息65条,上传下发简报29期,市级采用23条,省级以上采用4条。注重收集整理总结各乡镇各部门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通过“四群”简报、报刊杂志、玉龙先锋课堂和玉龙快讯等平台,加大推广交流力度。截至目前,通过县“四群”简报共推广交流各乡镇各部门好的经验和做法10则,刊载优秀心得体会、民情日记、下乡感悟文章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