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示公告 领导讲话 基层党建 组织工作 党史教育 先锋视角
丽江:十大任务绘就决胜全面小康新蓝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14 14:31:21    点击率:54

报告围绕跨越发展往前赶、团结进步创一流、生态文明争排头、开放辐射当窗口、共享成果惠民生的目标,提出了未来五年丽江决胜全面小康的10项重点工作任务。

关键词1:空间布局

【任务】坚定不移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区域新亮点。

【报告点读】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生活与生态等不同功能区域空间合理布局、资源科学配置、要素自由流动,以大功能催生大产业、大产业吸引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坚持宜旅则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丽江主城区、城郊接合部要牢固树立文化战略思维和品牌意识,延续历史文脉、贯通文化气场,拓展自然灵动水系,保留山水田园风光,促进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打造全市发展核心。通过“一核一区两片一带”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创造新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优势。

关键词2:“五网”建设

【任务】坚定不移抓实“五网”建设,打牢发展新支撑。

【报告点读】加速形成东出攀枝花进成渝,西进怒江出缅甸,北上迪庆、甘孜进藏区腹地,南下大理接滇中的立体交通大格局。

建成华丽高速公路、丽香高速公路,加快永胜至宾川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县县通高速。

完善铁路网络,建成丽香铁路、丽江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推进大丽城际铁路、衢丽铁路丽攀段建设。

全力建设便捷高效的航空网,加快实施丽江机场4 E级改扩建工程,拓展航空市场,发展通用航空,打造丽江区域性枢纽机场。

全力建设内联外强的能源保障网,认真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全覆盖。

全力建设高效安全的水网,实施好滇中引水、龙蟠提水、南瓜坪水库、丽江坝生态水网等重大水利工程。

认真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全力建设共享高速的互联网,提升全光网市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智慧丽江建设。

关键词3:地方特色

【任务】坚定不移彰显地方特色,构建产业新体系。

【报告点读】把发展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跨越发展的主抓手、同步小康的主引擎,着力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认真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旅游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着力打造雪山古城精品之旅、民族文化寻踪之旅、山水风光观景之旅、体育运动时尚之旅、特色乡村体验之旅、幸福婚庆浪漫之旅,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传统工业“脱胎换骨”,延长水电产业链,加快推进清洁载能产业异军突起,使其尽快成为全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优质粮菜、生态林果、生物药材、草食畜牧、淡水渔业等高原特色农业,加快精品庄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金沙江区域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建设,打造云南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自然气候生态优势,做大做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康复于一身的大健康产业,打造全国主要的微藻生产基地、全省生物药材产业基地。

关键词4:有效供给

【任务】坚定不移拓展有效供给,释放发展新动能。

【报告点读】顺应市场的新变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动供需平衡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传统增长动力向内生动力转化。

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

强化消费基础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

以退为进去产能,推动建材、煤炭等存量要素资源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僵尸企业”如期实现市场出清。

多措并举去库存,有效消化商品房库存,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创新手段去杠杆,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放水养鱼降成本,认真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增强优质企业竞争力。

统筹兼顾补短板,聚焦影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的薄弱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处、影响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紧要处,认真实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关键词5:改革开放

【任务】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争创发展新优势。

【报告点读】扎实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突出丽江特点亮点的改革举措,以试点带动面上改革、以示范引领全局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抓好群团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营造均等普惠环境,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建立健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机制。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坚挺民营希望,调动民资活力,激发民间动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抢抓机遇促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深化与川滇黔、滇川藏毗邻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建设。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

关键词6:精准扶贫

【任务】坚定不移实施精准扶贫,夺取小康新胜利。

【报告点读】围绕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下军令状、拿出硬办法、实行倒计时,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一个贫困地区都不掉队、一个民族兄弟都不落伍、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围绕重点片区、直过民族和特少民族等特殊群体,在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落地上下硬工夫,稳步实现深度贫困群体如期脱贫。

强化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输血”与“造血”并举。建立健全“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做到真挂、实包、多帮。

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和评价工作,坚决防止突击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

确保2016年玉龙县、2017年永胜县、2018年宁蒗县脱贫摘帽,2019年现行标准下全市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7:文化硅谷

【任务】坚定不移打造文化硅谷,抢占文化新高地。

【报告点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

强化阵地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新兴媒体驾驭能力,以积极向上的舆论凝聚跨越发展合力。

着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市,大力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呵护人类文明的瑰宝。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建立一批保护传承、研究交流、传播推广、展示展演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基地,推出更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打造丽江文化硅谷,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丽江建设成为文化产品研发地、文化商品集散地、文化人才聚集地、文化艺术展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丽江故事、传好丽江声音、提升丽江美誉度。

关键词8:大美丽江

【任务】坚定不移建设大美丽江,打造绿色新屏障。

【报告点读】在全社会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层层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体制机制,积极构建“一江一城两山三湖六库”为重点的生态大走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森林丽江”建设。

建立健全泸沽湖、程海、拉市海等重点湖泊、湿地、水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全域构建保护监测预警网络。

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开展低碳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着力推进面源污染防治、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环境法治、全民创模等行动。

加大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综合防治力度,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关键词9:民生改善

【任务】坚定不移抓好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新成果。

【报告点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工程和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创业促就业工程,做好“零就业家庭”、特殊人群就业扶持工作。

优先发展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快建设职教园区,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着力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提高健康丽江建设水平。

完善低保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大水电开发移民、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扶持力度。

关键词10:依法治市

【任务】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开创和谐新局面。

【报告点读】推进法治丽江建设,着力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坚持“五项原则”,做到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丽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丽江建成云南依法治省的重要窗口。

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大力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和双拥工作,凝聚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大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高度重视反恐处突工作,坚决打赢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认真落实“七五”普法,多措并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丽江建设,落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责任制度,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认真落实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健全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确保涉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加快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海莱阿芝整理)

(来源: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