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丽辉)在26项指标中,通过自评,12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达标率从启动时的34.6%上升到69.23%。面对当前我市“创模”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市创模办专职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启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们更希望能够达标的是后14项,因为那些硬指标才是我们实现成功‘创模’的核心与关键。”李启明说。
自评达标率接近70%
近日,记者在市创模办采访时了解到,从2012年全面启动并实施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通过自评,我市“创模”指标达标率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指标1-总量减排、指标2-城市环境安全、指标3-城市环境考核、指标4-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5-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6-单位GDP用水量、指标7-单位增加值工业排污强度、指标8-空气环境、指标11-区域环境噪声、指标12-交通噪声、指标1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22-环评执行率12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指标9-饮用水源地、指标10-地表水环境、指标18-生活垃圾处理、指标19-工业固废处置、指标21-环保目标责任制、指标24-公众满意率6项基本达标;指标14-城市污水处理、指标15-重点工业企业排污、指标16-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指标17-机动车尾气检测、指标20-危废安全处置、指标23-环保能力建设、指标25-中小学环境教育、指标26-城乡结合部环境管理8项指标尚未达标。至2015年末,我市“创模”指标达标率从启动时的34.6%上升到69.23%。
尚存较大资金缺口
“当前,对于‘创模’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力,没有形成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再动员、再部署和加强督促检查等方式来加以改进。然而,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能力建设、《创模规划》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缓慢,特别是存在较大‘创模’资金缺口等短板仍然是目前我市‘创模’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李启明告诉记者,“创模”每项指标的达标都要依靠具体工程作支撑,这也是“创模”区别于其他创建之处,我市“创模”工作要实施的“八大工程”56个重点项目和22项管理措施项目需投入资金约33亿元,目前,尚有约26亿元的资金缺口。“‘创模’就像‘创园’和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共创,苦干实干,携手攻关。”李启明说。
据了解,目前,我市计划全面组织实施的污染减排、水环境整治、固体废物处置等8个方面56项“创模”工程,除了市级财政资金已经解决的部分,向国家和省争取、县(区)自筹与企业自筹等筹资渠道尚存较大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