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示公告 领导讲话 基层党建 组织工作 党史教育 先锋视角
丽江市决战脱贫攻坚:抓精准 推项目 壮产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15 15:22:28    点击率:40

丽江市在决战脱贫攻坚中,不当“过路客”,充足“正能量”,把准“方向标”,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如期脱贫摘帽——

抓精准 推项目 壮产业

5个区县,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

67个乡(镇、街道)、462个村(居)委会,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街道)15个、贫困村(居)委会101个;

128万总人口,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456人,其中深度贫困人口53225人。

上面的数据表明,丽江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不我待。6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干”字当头、苦干实干,全力以赴抓精准、壮产业、推项目、打基础、惠民生,确保全市脱贫攻坚战役首战告捷。

齐心协力挖穷根

全市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704人,组建驻村工作队244支,确保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村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员5人以上,实现贫困村“挂包帮”全覆盖。

宁蒗彝族自治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省、全市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之一。宁蒗小凉山各族群众能不能如期实现脱贫梦,一直牵动着市委书记罗杰的心。

6月24日至25日,罗杰再一次来到宁蒗,走进他的联系点和“挂包帮”的贫困户,访贫问苦,献计帮扶。据介绍,这已经是罗杰第5次专程到他的联系点开展“挂包帮”。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我们心里就不安生、不踏实。”罗杰在红桥乡红桥村委会与干部群众座谈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当作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体现。

罗杰说:“脱贫攻坚是打硬仗、啃硬骨头,这项工作不能等、不能拖。”他要求,要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工夫,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

在红桥乡红桥村委会大梨树村采访,记者看到村民陈宗良一家正忙着建房子。“看着村里很多人家都盖起了新房,我心里也痒痒的。”陈宗良说,市委书记几次来家里看望他,给他鼓劲打气,还帮忙解决建房资金困难,使他终于下了决心。

“确保755户2434贫困人口今年退出贫困线,使全乡在年底摘掉贫困的帽子,我们除了往前冲,没有退路。”红桥乡乡长杨灿华介绍,今年初,乡里专门组织了由市、县、乡三级干部48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分7个工作组到全乡7个村委会开展扶贫工作,营造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挖穷根的社会风气。

大兴镇硝水坪村的群众,过去居住的是土木房,现在变成了砖混房,还有不少人家建起了“小洋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梁子村民小组共有56户人家,到现在已经有39户建起了“小洋房”。牛圈坪、蒿子坪两个村小组的90多户人家,全部进行了民房改造。全村家家户户的庭院几乎都得到了硬化,实现了人畜分院,用上了太阳能,建起了洗澡间。

易地安置搬穷窝

全市计划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11个,规划安置6094户21793人,已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57个。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列入计划17500户,60%已开工建设。

易地搬迁安置是丽江市脱贫攻坚的“方向标”。今年年初上任伊始,丽江市市长郑艺就把他的“挂包帮”联系点从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调整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胜县,并于5月和6月先后两次深入到光华乡开展扶贫调研,要求宁愿干部脱一层皮,也要让群众尽早脱贫。

光华乡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大,给扶贫项目实施带来巨大的困难。郑艺强调,易地扶贫搬迁是手段,稳定脱贫是目标,要让贫困群众不仅能住上新房子,还能过上好日子,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原来居住的地方,因为有泥石流不能再住下去了。”记者在永胜县期纳镇期纳村委会中所村小组大坪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现场采访,半河9组村民黎德祥一边在搅拌混凝土,一边告诉记者,现在把新房子建在大坪子,条件比原来好了不知多少倍。

半河村民小组原来的居住地距离期纳镇政府西北10公里,是傈僳族聚居村落。在全村101户、344人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94人。去年9月12日发生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傈僳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帮助村民搬掉“穷窝子”,永胜县决定对该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大坪子安置点距离镇政府2.5公里,自然条件较好、地质稳固。为了尽快启动实施大坪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镇里向县政府借款400万元,用了一个星期就把76亩土地征了下来,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全县易地扶贫规划搬迁4028户、14037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3个。”永胜县县长冯忠介绍,到3月底,已启动实施12个乡镇21个集中安置点和3个乡镇分散安置点的建设工作,今年内将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搬迁入住。

精准施策脱穷帽

全市今年减贫2.5万人,玉龙县摘帽;2017年减贫2.84万人,永胜县摘帽;2018年减贫3.16万人,宁蒗县摘帽;2019年减贫1.07万人,9.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玉龙县是今年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12个县之一。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在全县总人口21.97万人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32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记者在玉龙县决胜脱贫攻坚指挥部采访,看到墙壁上挂着《玉龙县脱贫攻坚作战图》等20张图表,上面清楚地标明今年要完成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和时间进度。

“为确保玉龙县今年如期脱贫摘帽,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曹金明、县长和红卫为双组长、双指挥长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精准施策。”玉龙县委副书记和丽军介绍,县委、县政府从20多个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目标任务倒逼。

指挥部还建设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指挥部可以把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要求,点对点地传达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减少了跑县里汇报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玉龙县结合脱贫攻坚大会战,提出了“易地搬迁+旅游”模式,县长和红卫亲自挂钩,解决玉龙山办事处甲子村联合3组易地搬迁安置和群众的后续就业问题。目前,联合3组的49户农户,都在景誉家园拥有了自家的新房,60多个村民被安排到玉龙雪山景区参与旅游服务,户均参与旅游人数超过1人。

“易地搬迁+旅游,只是玉龙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抓手。”和丽军介绍,为了实现今年玉龙县贫困县摘帽退出、3个贫困乡1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的目标,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形成了以“九大工程”+“3个贫困乡整乡推进”+“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直过民族帮扶”+“整族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脱贫攻坚抓手,每个工程用1至5个行动计划给予支撑,为先行一步脱掉“穷帽子”,实现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提供了科学路径。

(李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