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继贤) 珐琅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珐琅彩瓷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可是在清宫内独领风骚数百年。
那“珐琅彩+银器”,你听说过吗,这项制作工艺就在咱们丽江,而且还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今天,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公司珐琅彩银器工艺流程展示中心落地丽江古城玉河走廊,为市民和来丽游客提供了一个长期观看这项文化遗产技艺的平台,也标志着丽江又多了一份可带走的特色旅游产品。
走进“云天工”店内,感觉步入了一个珐琅彩的王国:蓝色绿色镶嵌于所有银器上,显得高贵典雅,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在“云天工”楼上,则是这项技艺的核心展示区。制作珐琅掐丝工艺,其实就是将一根根银条,经过加工后,变成细细的银丝,在银胎上粘上不同的花纹,再涂抹上各种颜色的矿物质,使银器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所有的工序,都要靠人们的双手来完成。绘制图案的技师,必须有相当深厚的美术功底,要懂色谱,在调色上面不能有太大的误差。由于每件银器都是匠人们纯手工制作,所以没有任何两件银器是一模一样的。
“下一步,我们的设想就是要把纳西东巴文字镶嵌入珐琅彩银器中。”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公司这样介绍该项技艺的创新思路。
记者了解到,“云天工”玉河店暨工艺流程展示中心开业期间,全场银器,珐琅彩银均可享受6.8折优惠。
地点:丽江古城玉河走廊东岸11号。
珐琅历史
丽江永胜珐琅是扎根于云南边屯文化土壤中“舶来品”。其英文名是enamel,意译又称为佛郞、法蓝,最早出现于东罗马帝国的佛区,一种常用在珠宝和钟表上的装饰方法。在南方俗称“烧蓝”。
相传,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南下,兵分三路进攻云南大理国,其中一支首战施州(今永胜)告捷。攻下大理后,元军屯兵这一区域,珐琅彩制作工艺由此在丽江永胜民间传承开来。
《新纂云南通志》“工业考”中记载:“永北厅之珐琅银器,自来擅长,清代以前,妇女首饰以金银珠翠四者制成,翠者翠鸟之羽毛也。永北厅制珐琅杯碟,华艳夺目,与直省所出无异……”
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公司
中国首家专业从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彩银器的开发、生产、加工、批发、销售及民族民间珐琅文化传播的企业。
目前该公司产品有首饰、酒具、茶具、餐具、摆件等近300个品种。
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同时该公司被授予“云南文化产业特色企业”“云南特色文化产品知名品牌”“全国消费者放心满意品牌”“中国银器行业十大品牌”等。
公司董事长过鹏儒获得“2015年第六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