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示公告 领导讲话 基层党建 组织工作 党史教育 先锋视角
信念蕴育能量 奉献诠释党性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6-24 09:21:47    点击率:174
信念蕴育能量   奉献诠释党性

——丽江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张桂梅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从小跟随姐姐从东北支边来到云南。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孤儿院)院长。曾先后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30多个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大爱无疆    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2008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张桂梅为之奔波五年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使数百身临辍学边缘的女学生踏上了一条通往大学的道路,同时也在党和贫困弱势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开学那天,家长们得知不收任何学杂费之后,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的好心人!”

为了筹集资金办好女子高中,张桂梅为之奔波了五年。这五年,为了筹集资金,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为了筹集资金,不知遭遇了多少白眼和谩骂;为了筹集资金,她曾被人放狗撵过;为了筹集资金,她甚至错过了与哥哥的最后一面。20071月,张桂梅老家打来电话,告知她哥哥病危,一直喊着她的名字,她心急如焚想赶回老家。恰在此时,中央电视台为张桂梅联系好了一位企业家,这位企业家答应可以帮她解决一些女子高中的实际困难,于是她打算做完节目,才赶回家见哥哥。节目录完后,这位企业家答应给女子高中50-100万元,而此时张桂梅等来的另一个消息是她的哥哥已经悄然离开了人世。

情满人间   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20013月,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孤儿院)成立,张桂梅毅然兼任院长。为了照顾好几十个孤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她把母亲的柔情与慈爱全部献给了孩子们,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张妈妈”。目前,经“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有50余人已走向了社会,10余人正在全国各地读书,有51人正在“儿童之家”幸福地成长。她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们不用谢我,如果没有党和人民,我的生命将无法延续,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是党和政府、人民给了我生命,也给了你们一切,你们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感谢社会,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今天,张桂梅仍然在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优越的生活和优质的教育而忙碌着、奔波着。人们无不感慨:“有张桂梅这样的好人,这些不幸的孩子真幸福啊!”一位记者采访张桂梅后曾写了这样的几句话:“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意志坚强   承受生命的挑战

从民族中学、“儿童之家”到女子高中,张桂梅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进发。然而人们也许不知道,早在1997年,张桂梅就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像有了5个月身孕似的,疼痛难忍。她数十次晕倒在讲台上,可从没请过一天病事假。十几年来,她做了两次大手术,面临第三次头额前骨包块手术,但她怕影响记忆力,无法正常工作,拒绝了手术。她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身心折磨,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做到最好。创办女子高中后,她一天24小时要分做两半来用,在女子高中和儿童之家两边来回,还要挤时间出去做社会工作。每天早上5点钟,张桂梅就准时起床,夏季冒着暴雨,冬天顶着寒风,从儿童之家步行去女子高中。2011年,女子高中首届学生面临高考,张桂梅毅然搬进了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生活,每天上班时间都超过16小时。同时,她还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近200名学生的家庭,女子高中的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贫困村寨,家访行程七、八千公里。在家访途中,张桂梅多次将自己的衣服、钱物送给学生父母,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鼓励学生好好读书,早日走出大山……

人们无法想象,这个普通女子的承受能力,女子高中学生的费用全靠募款不说,她还承受着人生的几大不幸: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来无子,但她却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山区的贫困孩子,笑对自己的一切不幸。人们常常不解地问:是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她只是淡淡一笑,回答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锲而不舍   无私奉献情系一方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只因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次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

多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和孩子,可自己却孑然一身,四壁空空,跟同龄人相比,她苍老了许多。但一想到她的学生,他们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有的走进了军事科技院校的殿堂,有的回到大山当了教师、医生,有的进入了重点大学,有的在改变着家乡的贫穷面貌,她就感到满足、快乐、无怨无悔。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各种奖金,共7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别人,有的捐给了更困难的人,有的捐给了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有的捐给了贫困山区修建学校。2000年,她把国务院颁发的5000元奖金一次性作为党费上交了;2003年,昆明市总工会捐给她两万块钱治病,杨丽主席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用来治病。但她听说康复村的孩子因为没有校舍,不能读书,就把这两万块钱捐给了康复村修建学校;2005年,她去船房乡家访,看到一些群众饮水非常困难,就把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的10000元奖金捐给10户农户修建水窖;2006年,她把荣获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的3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丁王民族小学,修建了一幢崭新的教学楼……

 

不竭动力   扬起生命的风帆

1988年,张桂梅考入丽江教育学院学习中文。两年后,和爱人一起到大理市喜洲区一中任教,他们相敬如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爱人因患胃癌永远的离开了她,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伤痛,她决定离开大理这个令她伤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她只身一人来到华坪,为了让她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各级领导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常说:“是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接纳了我,让我有勇气活下来,并扬起生命的风帆”。

独木不成林,独秀不成春。女子高中创办以来,全体党员在张桂梅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立足实际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女子高中党支部被确定为丽江市创先争优活动党建示范点。女子高中党支部自从成立就实行“五个一”党员常规活动,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红色经典歌曲”、“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在张桂梅的带动下,女子高中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许多教师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立志用实际行动把一个个贫困山区女孩送进大学校园,实现她们的大学夙愿。2011年,女子高中首届94名毕业生参加了全国高考,无一人落榜,综合上线率达100%,其中一本上线4人,上线率4.3%;本科上线69人,上线率73.4%(首届学生从初中升入女子高中时,有60%的学生分数低于当地普高分数线)。

面对鲜花和荣誉,张桂梅没有陶醉,她一直模范地践行在党旗下,将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托向阳光明媚的地带,为山区贫困女孩搭建了一座通往文明殿堂的桥梁。她说:“这些荣誉不属于我,属于华坪人民,我深深的记着,是谁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用我生命的全部感恩党、回报社会,回报华坪的父老乡亲们!”

张桂梅的话朴实无华,但撼人心神。睹人聆音,如见疏影横斜,似闻暗香浮动。张桂梅的品格,淡雅同修竹,坚贞比寒梅。她,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始终如一地诠释着当代共产党员的本色。(来源:丽江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