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强堡垒 创先争优促发展
—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中和村党总支先进材料
永胜县永北镇中和村委会距离县城5公里,辖成家村、东村等13个村民小组1081户4361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11个,共有党员105人。2011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646.98万元,人均纯收入4936元。村党总支立足村情,按照党组织“五个好”和党员“五带头”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夯实党建强堡垒,抢抓机遇兴产业,关注民生建和谐,创先争优促发展,村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曾荣获“省级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科普先进工作单位”、“县级综治维稳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县委评为“五先支部”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优秀党组织;连续五年被永北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
一、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筑牢基层堡垒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把政治立场坚定、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注重把党员能人、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二是按照发展党员的“四项制度”和“选能人、用强人”的用人要求,严把选人关、用人关,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村组干部、妇女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在村党总支自身建设上,以思想、能力、纪律、作风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好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狠抓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着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四是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的方式,对村组干部进行市场经济、农村经营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其在学习中丰富经验,在学习中深化实践。
抓好制度建设。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和具体工作任务目标。坚持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和完善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议事会“三个议事组织”,制定完善了《“两委”班子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决策》、《财务公开》、《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评星定级》等十二项制度,做到各项制度上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团结,做到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抓好设岗定责活动。村党总支在巩固和提高“五好”村党支部成果的基础上,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努力构建村党总支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实际,设置了思想教育类、经济发展类、公共事务类、民主监督类、文明创建类五大类共19个岗位。通过支部会议、党员大会投票确定人选,32名无职党员走上自己的岗位,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充分展示自身的特长,为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无职党员动态考核公示制度和管理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监督、考核。
抓好评星定级活动。坚持“实事求是,从严考评;细化标准,便于操作;注重公认,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党总支(支部)审评、公示、审定的方法,从“学习星、致富星、服务星、守法星、正气星”五个方面进行评定。并明确规定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按期缴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参与组织上访、受党内警告和处分、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执法机关立案侦查或取保候审的取消本人当年的评星定级、创先争优资格。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维护农民利益为重点,建立支部党员勤政廉政制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积极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发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成效取信于民
立足村情,紧扣县委、政府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镇党委、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狠抓产业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文明村寨为载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班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党支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主动配合参与建设的意识,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为改善村容村貌出谋划策。通过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解决阻碍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通过采取向上争取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投资86.7万元完成通村主干道道路硬化3.5千米;投资119.8万元,完成9个村小组总长5.2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切实改变了村容、村貌。投资近1000万元在13个村民小组实施国土整治项目,通过系统的土地平整、完善农田灌排水工程,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项目区土地效益。在13个村民小组全部接通无线广播,在村委会中心场所建有篮球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村民更多的了解知道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有了较好的宣传渠道。经多方争取项目资金10个村民小组用上了自来水。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始终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通过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优质水稻、烤烟、兰桉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2011年共种植烤烟3145亩,交售烟叶11474担,烟农收入1100万元,桉树产业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浮,近1.2万亩的兰桉收益已突破630万元。2012年,针对严峻的旱情,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计划种植烤烟3650亩,交售烟叶12500担,烟农预计收入1500万元,确保大旱之年农业不减产,群众不减收。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采取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公民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营造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以创建文明村寨、模范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教育,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杜绝了“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中和村党总支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抓实产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在精神建设上有新成效,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和谐景象。(来源:丽江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