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先锋”工程系列报道(六)
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由金安桥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农户组建而成,下设1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42户,人口1893人,有白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汉族、普米族、苗族、彝族、回族9个民族。金龙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0人。在抓实“基层党建巩固年”,实施“旅游先锋”工程中,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探索出围绕党支部这个群众的“主心骨”,打造民族团结、移民扶贫、产业强村三个“同心圆”的“1+3”发展模式,让群众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红粉丝”,形成了“党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移民安置区+旅游景区”的“金龙模式”。
抓实“连心党建”,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金龙村党总支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以基层党建文化拓展民族团结和谐的深度和广度,以金龙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为载体抓实“连心党建”,把党的建设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沃土,九个民族如同说着九种语言的兄弟姐妹,相互团结,不分彼此。
一是健全议事机制保障民族权利。为了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各民族的权利,金龙村还成立了“1+3+9”的13人议事小组。“1”是党总支部书记,在议事小组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3”是金竹、龙竹、联合支部三个党支部书记,“9”是9个民族的议事代表,凡是关系全村发展、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由党小组负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集中到党支部后由党总支书记提议解决,先与三个支部书记酝酿协商,再由9个议事代表集体研究形成决议,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党员及村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谐。
二是党委领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2017年8月,金龙村九色玫瑰小镇被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村党总支与上级民族宗教部门联合,将龙竹广场打造成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把金竹四组、金竹五组、龙竹一组和龙竹三组的三角地带打造成4个风格各异的民族团结文化园地,在企业、村民、党员、游客中深入开展以制度法规、民族知识、民族政策为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活动为内容的党建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和党建文化氛围。
三是支部牵头培植民族文化产业。金龙村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火把节”“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活动品牌,开发民族文化小商品。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服饰、灿烂多元的艺术和古老淳朴的习俗,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云岭先锋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民族文化活动。
四是党员带头协调绘制民族文化墙。移民集体迁入后,由金龙村党总支牵头,党员带头协调宣传,在全村442户的庭院外墙上,用代表着九个民族九种颜色的环保颜料进行涂色,绘制了200幅丰富多彩的3D画展示民族服饰、民族风情和乡土风貌。五是党群连心组建民族文艺队。金龙村组建了一支民族文艺演出队,由村里9个民族的妇女、党员组成,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知识用各民族语言创作成民间小调、民族歌舞表演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将学习教育融入农村党员、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培养少数民族党员文艺骨干,鼓励党员身体力行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民族文化交流宣传中展示党员魅力,使党组织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抓实“暖心党建”,绘好移民扶贫“同心圆”
作为古城区唯一的移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金龙村党总支以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根本目标,按照“围绕移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移民文化展览馆为载体抓实“暖心党建”,致力于服务移民稳定、移民生活和移民发展。对标一流、争先进位,上下齐心、自强不息,在全村营造了党支部筑牢“移民核心”,共产党员争当“移民先锋”,村民争当“移民模范”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完成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是移民困难支部帮扶。初到移民新村,村民们对未来有许多顾虑,金龙村党总支第一时间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及时向镇党委汇报情况。镇党委及时选派了党性强、素质高且分管镇移民服务中心的副镇长担任金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负责联系、指导开展工作,主动走村入户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帮助理思路、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办好事,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移民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是移民诉求支部回应。金龙村党总支在村委会设立了党员综合服务点和党员应急救助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为广大移民群众搭建了诉求反映平台,建立党组织领导、政府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移民村公共服务新格局。实行网格化管理,第一书记和村“三委”班子成员定期不定期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做到“四必访”,移民群众家有困难必访、家有重大疾病患者必访、家有刑释解教(矫正)人员必访、家有孤寡老人必访,为移民群众排忧解难。在村委会设立了“意见箱”,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一一进行回应。
三是移民生活支部关怀。镇党委和金龙村党总支心系困难党员、群众,建立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对移民村的贫困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老党员等群体,逐一登记造册,组织开展春节慰问、“七一”慰问、扶智助学等活动。整合资金,修建金竹、龙竹活动中心及文化广场,设立移民书屋,共放置图书5000余册,适时开展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移民村群众文化生活,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温暖关怀送到移民村。
四是移民发展支部扶持。金龙村党总支立足人多地少的村情实际,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气候条件和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通过政策指导、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思想素质高、创业能力强的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激活移民同胞“造血”潜能。2016年按照区域集中组建的方式,全村11家非公有制企业和合作社联合组建了金龙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党支部,从致富能人中选配支部负责人,用“强人”去抓难事,让“能人”有舞台。针对金龙村的50户相对贫困户,村党总支按照“党总支+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思路,由党总支统筹安排、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真正做到致富路上一个移民也不能掉队,实现移民稳定与发展的“互促双推”。
抓实“富民党建”,绘好产业强村“同心圆”
金龙村党总支始终致力于把丰富的民族文化、移民文化、特色农业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招商引资,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项目、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发放等工作,以党员示范产业园为载体抓实“富民党建”,带动广大移民共同参与,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解决了移民就业问题,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富民强村之路。
一是抓品牌促党建亮点频现。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龙村党总支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打造成集玫瑰种植、玫瑰花海景观、民族文化展示、休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基地,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二是抓产业促党建造福百姓。广泛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项目、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发放等工作,党员带头并广泛发动村民在村里开餐馆、开客栈,种植红心猕猴桃、食用玫瑰、雪梨、油桃、大棚蔬菜、中药材、雪梨等500余亩,形成了一个以花卉种植、林果种植、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农家乐、餐馆、客栈组成的党员示范产业园,拓宽了玫瑰花种植、门票分红、景区就业、房屋出租、村民服务进商家、自营商铺、鲜果采摘、中药材批发、参加民族文化演出、制作特色旅游小商品等增收途径。2017年,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
三是抓服务促党建处处开花。金龙村党总支组建了“旅游先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玫瑰小镇景区打造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应急救助队、党员综合服务点等特色党建窗口,开展“三亮四设”活动,坚持群众满意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提升党员服务水平,让游客有困难,找党员,提高游客满意度。与此同时,定期组织党员服务队在景区开展服务,重点围绕游客服务、整治旅游环境、教育引导村民和经营户、宣传政策法规、环境卫生清洁、平安景区建设、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等分别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群干群血肉联系,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四是抓风气促党建凝心聚力。按照《古城区整顿旅游市场净化旅游环境实施方案》要求,金龙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构建景区经营门店诚信经营服务体系,每年评选出2至3家“党员诚信经营示范门店”,张贴标识牌,带动更广大的经营户诚信经营、文明经营,营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和规范有序的旅游环境。同时,强力整治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违规违法行为,不断规范旅游秩序,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旅游整体服务质量。